探讨预防医学教学

文章来源:数学论文网 发布时间: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核心课程之一,在日常的医学研究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各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日益增多,提高医学生运用预防医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而传统的预防医学教育方式,教师授课以教科书为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解各个知识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不强,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很少向学生们介绍公共卫生领域的进展以及面临的新问题,导致学生在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及个性思维拓展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预防医学原有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卫生工作的发展,因此,积极进行预防医学的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将有助于培养医学生”预防为主”的观念和”公共卫生”思维,对培养”既懂医治又懂预防”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通过自我学习、小组学习、引导学习的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但由于我国的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是需要时间的,而且庞大的学生数量使得PBL 教学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及师资力量显得相对薄弱。因此,结合目前实际,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可尝试采用PBL 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以达到优势互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安徽中医药大学2012 级中西医结合临床1 班和2班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抽签法将2 个班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9 人,采用传统教学与PBL 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对照组54 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1.2 研究方法

  1.2.1 教学内容

  选用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王泓午主编的《预防医学》,共36 学时。

  1.2.2 教学方法的实施

  ①试验组:选择预防医学教学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的三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开展PBL 教学,共12 个学时;其他内容采用传统教学形式,共24 学时;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试验组与对照组由同一教师使用相同教材授课,两组教学计划、目标和进度均保持一致。

  1.2.3 试验组PBL 实施过程①教师编写PBL 教学案例: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集体讨论、设计PBL 案例,制订教学计划;②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向学生介绍PBL 教学过程,随后将试验组分为7 个小组,每组7 人,确定一名负责人,承担小组讨论的组织任务。将教师设计的PBL 教学案例,提前一周分配至各小组,建议学生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及电子资源等途径,获取相关文献资料,对PBL 教学内容加以分析,寻找答案;③小组讨论总结汇报:每人将自主学习结果在小组内汇报交流,通过集中讨论,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随后在课堂讨论环节,每个小组由一名学生以PPT 形式汇报学习结果,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分析难点、归纳重点,客观地对讨论结果给予评价。

  1.2.4 教学效果的评价

  ①学生自我评价: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试验组学生对PBL 教学的态度及建议;②考试成绩:采用同一份试卷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闭卷考核,比较两组成绩的差异。

  1.3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7 录入数据,SPSS 1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两组成绩的比较采用两样本t 检验,率的比较采用2 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试验组男生22 人,女生27 人,平均年龄(20.51± 0.96)岁,来自城镇的26 人,来自农村的23 人,对照组男生26人,女生28 人,平均年龄(20.54± 1.06)岁,来自城镇的30人,来自农村的24 人,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生源地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两组均衡可比。在实施PBL 教学前调查了试验组学生对PBL 教学方法的了解程度,结果显示,36.73%的学生没听过PBL 教学,对此完全不了解;48.98%表示听过,有点了解;仅有14.29%的学生对PBL 有一定的认识。

  2.2 学生对PBL 教学的评价

  2.2.1 学生对PBL 教学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在预防医学PBL 教学过程中,有79.59%的学生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但也有部分同学表示适应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突然改变教学模式对他们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81.63%认为PBL 能够激发学习兴趣;85.71%认为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73.47%认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易于加强老师与同学间的合作和交流;75.51%认为PBL 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7.55%认为PBL 有利于培养科研思维能力;71.43%认为PBL 能够增强同学间的协作能力。在问及PBL 教学的不足时,36.73%认为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18.37%认为涉及科研实验较少,难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32.65%认为PBL 教学对学生要求太高,应试教育下的学生难以驾驭;28.57%认为各学生间能力不一,有些学生可能会跟不上,容易脱节;38.78%认为需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较费时,易产生懈怠心理。

  2.2.2 学生对PBL 教学的建议

  日常教学活动中,大部分(75.51%)同学都倾向于采用传统教学与PBL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20.41%的学生倾向于采用传统教学,仅有4.08%的人倾向于单纯PBL 教学。假定一个学期10 门课程,大部分同学建议可以设置3~4 门运用PBL 教学法授课的课程;以《预防医学》课程36 学时计算,大多数同学认为PBL 教学占10~18 学时比较合理。

  2.3 考试成绩分析

  课程结束后,对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了统一试卷进行考核,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平均考试成绩为(80.16±12.80)分,对照组为(82.42±10.01)分,对照组高于试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8,P=0.326)。

  3 讨论

  3.1 PBL 教学的可行性

  PBL 教学模式自1986 年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率先引入我国的医学教育后,目前该模式已较为广泛地应用于全国多个医学院校以及不同的医学学科。PBL 教学法的优势在于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研究发现,大部分(75.51%)学生倾向于采用传统教学与PBL 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日常教学活动,认为该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科研思维能力,易于加强老师与同学间的合作和交流,增强同学间的协作能力等。因此在预防医学教学中推广使用PBL 教学是可行的。

  3.2 PBL 教学的不足之处

  本次调查显示有部分同学认为PBL 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系统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而且比较费时。此外目前预防医学的PBL 教学大多采用自编教学案例,尚缺乏统一的规范化教材。教学模式的转变对参与PBL 教学的授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PBL 教学过程,要求教师不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还要善于引导和调动学生积极性、掌控课堂教学节奏和氛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

  3.3 PBL 与传统教学法的优势互补

  综上所述,本着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可考虑采用PBL 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两种教学模式整合可以集中PBL 和传统教学各自的优势,弥补两者的不足。既无传统教学的封闭,也不像PBL 教学那样费时且难度减少,既没有传统教学的繁琐,又增加了PBL教学的易行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增强学生对科研的洞察力,进一步发现新的科学问题,更有利于培养适应现代卫生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本次研究调查了学生对传统教学与PBL 教学相结合模式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应用的态度和建议,没有从教师角度进行评价,因而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希望能在后期的教学研究探索中再逐步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