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的发表不仅是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科研成果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国外有学者指出,发表论文并为他人所理解是每一项科研活动的最后一步。科学引文索引( science citationindex,SCI) 是国际公认的权威科技文献数据库,它收录了包括医学和生命科学在内的世界高水平核心期刊。在SCI 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 简称SCI 论文) 成为众多生物医学领域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展示其科研成果的重要途径。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统计数据,在2012 年我国发表SCI 论文最多的十个学科中,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生物学总共发表53 372 篇,占前十位学科的35%。即我国每天都要发表近150 篇医学SCI 论文,在重要的前十位学科中,每十篇论文就有3. 5 篇是生物医学论文。同时在2012 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SCI 论文中有26 篇生物医药相关论文。
高水平科技期刊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写作水平要求甚高,如何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展示出来,是科研工作者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为进一步提高写作和发表效率,避免少走弯路,应当采取措施提高医学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学的论文写作能力,尤其是用英文撰写和发表SCI 论文的能力。而这一点,应当从学生时代开始抓起。从2013 年秋季学期开始,笔者为第二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开设了一门新的选修课,即医学SCI 论文写作与发表。开设这门课程之前笔者经过深思熟虑,并同研究生院教学培养处进行了多次沟通,对其必要性、可行性、课程设计、存在困难等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分析,开课后得到学生的积极反响和大力支持。现将开设这门课程的几点体会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医学SCI 论文写作和发表课程提供资料。
1 为医学研究生开设SCI 写作课的必要性
1. 1 SCI 论文作为重要评价工具将长期存在发表论文是任何一项科研的最后一步。一项具体的科研发现和结果就像成熟的水稻,而发表论文就像是收获水稻用的镰刀,如果没有镰刀,辛苦种出来的水稻会烂在地里。医学SCI 论文写作与发表这门课程就像磨刀石,为研究者收获科研成果提供一把锋利的镰刀。虽然社会上很多人对于SCI 论文存在异议,有教授将SCI 诙谐地解读为stupid Chinese idea( 愚蠢的中国想法) ,有人说SCI 在中国科学和教育界长成了一个畸胎瘤,并且都提供了各自理由,科学界应该仔细聆听。但是目前SCI 作为科研评价工具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是不争的事实。在可预见的未来,SCI 将作为一个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评价工具长期存在,这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①它是美国人制定的标准,美国在世界科技界的地位决定了SCI 的地位; ②它是相对公平的一个评价指标,请客吃饭不能请到美国去; ③它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指标,管理者很好使用。当然,SCI 的确也存在很多问题,要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变化,取长补短。
1. 2 SCI 论文写作与发表有自身的规律论文的写作和发表虽然算不上是一门科学,但应当是一门技术。换句话说,它是有难度的,特别是用英文撰写和发表SCI 论文,有严格的要求和自身的规律。我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写作起来就更高效。伟大的自然科学家达尔文就曾感叹道: 如果仅仅需要观察而不需要写作的话他的日子该多好啊。那么发表一篇SCI 论文,涉及多少技术上的难点呢? 我们假设一项实验的操作已经全部完成,获得了所有的数据,那么接下来的写作和发表工作包括三个大的部分: 论文撰写、选刊及投稿、回答审稿人问题和修改。为了论文能顺利地在理想的期刊发表论文,每一个部分都必须谨慎处理,其中当然有很多技巧和规律。仅仅论文撰写部分就有繁多的注意事项,首当其冲的要求就是优秀的医学英语,这是国内学者撰写论文的最大困难之一; 即使请别人帮忙翻译修改,也必须先行将中文稿撰写得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逻辑性强、引用得当、讨论合理、可读性强、图表设计使用合理等。而每一步都有自身的规律和要求。
撰写完成之后进入选刊投稿环节,选择适当的期刊更有相当高的技术要求,要考虑期刊声誉、影响因子、读者群、发表速度、投稿系统、拒稿率、发表费用、发表后续服务等众多影响因素。作者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综合分析这些因素,选择适当的期刊投稿。选刊之后就是网上投稿,其关键技术环节包括注册、撰写cover letter,推荐审稿人、填写版权协议、填写利益冲突声明、上传稿件等。其中cover letter的撰写和推荐审稿人都有一定的要求和技巧。
回答审稿人问题并根据问题对论文进行修改十分重要,并有相当高难度。一般而言,100 篇稿件投到SCI 期刊,约有80 篇会被拒稿,剩余的20 篇中也许只有1 篇不需修改而直接录用,绝大多数都需要修改。修改之后符合要求,即可录用,反之也会被拒稿,可见修改的重要性。修稿包括两项工作,一是点对点地回答审稿人的提问,另一个则是对文章进行各种修改,单是回答审稿人的提问就非常困难。有时候一篇文章才4 页,而2 – 3 个审稿人提出的问题就长达4 页,把这些问题读懂可能需要一个星期,逐条回答更是一门学问。笔者作为讲师在全国范围内就此问题进行过50 多场讲座,广受欢迎。由此可见SCI 论文的写作和发表作为一门技术,学生需要系统学习和了解。
1. 3 国外很多大学都开设医学论文写作课其实医学写作本身就是一门课程,虽然在国内的医学院校不是很常见,但在国外的很多医学院校都有开展,不乏芝加哥大学、霍普金斯大学、费城科技大学等著名医学院校。Robert Day 教授在他的著作《如何写作和发表科研论文》中提到他本人就为多所医院院校教授医学写作。费城科技大学等一些大学甚至还招收医学写作的硕士研究生; 在斯坦福大学知名的公开课程中,有一课专门就是医学科研写作。其实,国内一些医学院校很早就开展医学论文写作课程。广州中医药大学早在2004 年就为博士生开展了医学英语写作课程。自2006 年以来,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为北京大学高年级研究生开设高级生物学英文论文写作课程; 第三军医大学为博士开设了SCI 论文写作课程; 山东大学也为研究生开设了英文生物医学论文写作课程。
事实也证明医学SCI 论文写作这门课程的确是同学们所需求的,笔者在之前全国范围内的80 余场讲座中,体会到听众的热情和迫切需要,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应当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主动给学生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不但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还有可能走弯路。从2013 年秋季学期开始,笔者为第二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开设了一门新的选修课,即医学SCI 论文写作与发表。吸引了全校300 多名硕士研究生选课,成为全校规模最大的选修课,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学生和研究生管理部门的认可,研究生教学培养处还专门为这门课程下拨了课程建设经费。因此我们认为,为我国医学研究生开设医学SCI 论文写作课程非常必要。
2 课程设计和授课
2. 1 教学目的和内容我们从多侧面对SCI 论文的发表体系进行系统、全面、深层次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发表SCI 论文的意义和SCI 期刊的基本知识,熟知SCI 论文发表的流程,掌握SCI 论文撰写的规律和技巧; 具体来说就是从医学英语、阅读、选题、撰写、投稿、修改、检索与评价等多方面掌握SCI 论文的发表规律和技巧。最终能将自己研究成果或临床经验撰写成高质量的SCI 论文,并熟练进行投稿及后续的退修,顺利完成SCI 写作和发表的整个流程。
我们希望通过这门课程教授和SCI 论文相关的知识,于是在其名称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纳入了更多的内容,比如实验设计与统计、医学文献检索、如何培养科研理念,如何在国际会议上进行交流、宣传与展示,如何使用医学科研的软件工具,如何阅读英语文献等,进而形成”以SCI 论文撰写与发表为主体,以统计设计、检索评价、交流展示、软件工具为外延”的整体教学规划。
课程设计共40 个学时,分10 个主题依此进行:①医学SCI 论文基本问题介绍,要求学生掌握SCI论文发表的各种基本概念和规律。②简介SCI 论文选题的思路和方法,并会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相应的选题。③介绍SCI 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规律,要求学生掌握SCI 论文写作的技巧和几种常见SCI论文的类型,可以独立完成SCI 论文撰写。④如何修回SCI 论文和回答审稿人的提问,要求学生会修回SCI 论文并掌握回答审稿人提问的策略。⑤医学英语学习和SCI 论文常见英语错误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医学英语的方法,克服各种常见的问题。⑥如何阅读英文SCI 论文,要求学生掌握选择自身相关的SCI 论文,并进行高效的阅读。⑦网上投稿系统的介绍以及如何进行选刊和投稿,要求学生熟知本学科常见SCI 期刊,可熟练进行网上投稿。⑧讲授SCI 论文的检索评价与常用软件工具( 如endnote等) ,要求学生掌握SCI 论文相关的检索知识和其评价作用。⑨介绍Meta 分析的选题与写作,要求学生会根据本学科进行Meta 分析的选题并掌握撰写技巧。⑩医学生如何展示自己,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拓展视野,提高科研综合素质。
2. 2 对授课教师的要求能承担医学SCI 论文写作与发表这门课程的教师,应该有特殊的要求,理想中的教师除了合格的教学能力以外,应具备以下四种素质: ①熟知SCI 体系; ②熟知编辑写作规范; ③优秀的医学英语功底; ④扎实的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现实中要找到这样的人是很困难的。当前在一些院校承担这门课程或讲座的老师不外乎一下几类: 医科大学英语教研室老师、发表过多篇SCI 论文的有留学背景的医生或基础医学研究人员、医学英文编辑、外国专家( 期刊编辑或自由职业编辑) 。其中英语教研室老师理论上只具备优秀的英语功底,但不一定有医学英语功底,对于其余三方面他们都需要再学习,尤其是医学知识,学习起来非常困难。
对于发表过多篇SCI 论文的具有留学背景的医生或医学科研人员,他们的优势是医学知识,但难以做到对其他三方面的精通。国外专家也许具备后两点,但前两项并不一定具备,同时聘请他们成本太高。医学英语编辑作为课程教师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们往往拥有医学背景,同时具有良好的医学英语能力,这两种是最重要的素质。如果医学英语编辑是纯医学背景的,应当加强英语学习,如果是学习医学英语的,则应当加强医学知识的学习,从而更能胜任医学SCI 论文写作和发表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从自身的情况来分析,笔者认为初步具备相应的能力。首先,笔者1998 年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英语专业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医学英语编辑工作,编辑的英文摘要超过10 000 篇,帮助他人修改翻译SCI论文超过300 篇,包括《柳叶刀》等著名期刊的论文,初步具有了专业上的自信。其次,笔者已有较丰富的上课经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讲座超过80场,包括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大学( 三院)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等著名院校和单位,受到广泛肯定。再次,笔者的自信还来源于对前文提到四种素质的不断学习,至今每天坚持学习医学英语,为了深入学习医学实验操作和理论,还攻读了病理学博士学位。最后,源于笔者对教学工作的热情、认识与定位。能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别人并得到赞同,是很有意义事情; 2013 年秋季学期首次开课就有300 多个学生选课,既是鼓励也是责任。
为了增加课程吸引力和对前文提到的外延内容的授课,我们还聘请了外来的教员。著名医学网站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就是其中一位,2013 年10 月9日晚他不惧台风”菲特”的余威,特地从杭州赶来,为同学们做专题讲座,获得热烈反响。2014 年11月12 日,亚洲影响因子最高期刊Cell Research 的李党生常务副主编给同学们讲述了”如何在高端期刊上发表论文”。另外,我们还聘请第二军医大学图书馆彭俊副馆长和惠朝阳教员分别讲授SCI 的检索与评价与Endnote 的使用方法,发表了将近20 篇Meta 分析的长征医院程金伟教授对Meta 分析写作进行了细致的讲解。总之,无论是何种人来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员,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不断提升4项基本素质,满足学生和上课的要求。
2. 3 教材和考试目前我们没有规定的教材,而是针对每个主题制作了高质量的PPT,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由于这是一门应用型的课程,不必讲过多的理论,主要侧重于理念的获取和使用的能力,因而没有必要用传统的教材进行传统模式教学; 同时,专题PPT 教材很适合研究生上课,他们已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理解力和接受力都很强,专题PPT 教材可以让学生高效地获取需要的信息和知识。最后,关于最终的教材,最重要的是征求学生的建议,调查他们在实际过程最需要什么样的内容,制作新的PPT 或请相应的外聘专家,不可落入传统教学的窠臼。
对于考试,我们采取了平时成绩和最后考试成绩结合的方法。平时布置四次作业,都是关于SCI理念和概念性的知识点,内容也完全统一。比如要求学生写出本专业最知名的SCI 期刊、最知名的5位教授、最知名的5 篇综述、自己导师的代表论文等个性化的问题,每次10 分共40 分。最后考试60分,考试内容创新且简单,就是要求学生默写三篇英文摘要: 自己领域国际知名科学家发表在知名期刊或自己导师论文的英文摘要,每篇20 分。这样可以起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①学习专业知识,有利于研究生课题开展; ②学习专业英语,有利于写作和阅读专业论文; ③学习写作方法,有助于论文未来的论文写作; ④同时也完成了课程考试。这样的考试避免了传统的闭卷考试,也并非完全的开卷,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契合研究生水平,也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
国际生物医学快速发展,用英文撰写的医学SCI 论文作为各国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在全球范围内竞争激烈。虽然近年来我国医学SCI 论文的发表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总体的质量和人均数量还有提高的空间。究其原因,作为非英语母语国家,我国的科研工作者面临着很大的语言障碍,加之医学写作本身有自身的规律,需要通过认真的学习才能很好的掌握。为我国医学研究生开设SCI 论文写作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即使美
国也有高校开设这门课程,而我国的大多数医学院校还没有开设,没有引起学校和各级管理部门的注意。本文介绍了我们为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开设医学SCI 论文写作和发表课程的初步体会,从必要性、课程设计、教师教材、授课考试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为这门课程的论证、开设、建设提供先期的参考资料。
浅析医学研究生开设SCI 论文写作课程的几点体会
科研论文的发表不仅是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科研成果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国外有学者指出,发表论文并为他人所理解是每一项科研活动的最后一步[1]。科学引文索引( science citationindex,SCI) 是国际公认的权威科技文献数据库,它收录了包括医学和生命科学在内的世界高水平核心期刊。在SCI 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 简称SCI 论文) 成为众多生物医学领域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展示其科研成果的重要途径[2]。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统计数据,在2012 年我国发表SCI 论文最多的十个学科中,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生物学总共发表53 372 篇,占前十位学科的35%[3]。即我国每天都要发表近150 篇医学SCI 论文,在重要的前十位学科中,每十篇论文就有3. 5 篇是生物医学论文。同时在2012 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SCI 论文中有26 篇生物医药相关论文。
高水平科技期刊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写作水平要求甚高,如何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展示出来,是科研工作者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为进一步提高写作和发表效率,避免少走弯路,应当采取措施提高医学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学的论文写作能力,尤其是用英文撰写和发表SCI 论文的能力。而这一点,应当从学生时代开始抓起。从2013 年秋季学期开始,笔者为第二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开设了一门新的选修课,即医学SCI 论文写作与发表。开设这门课程之前笔者经过深思熟虑,并同研究生院教学培养处进行了多次沟通,对其必要性、可行性、课程设计、存在困难等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分析,开课后得到学生的积极反响和大力支持。现将开设这门课程的几点体会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医学SCI 论文写作和发表课程提供资料。
1 为医学研究生开设SCI 写作课的必要性
1. 1 SCI 论文作为重要评价工具将长期存在发表论文是任何一项科研的最后一步。一项具体的科研发现和结果就像成熟的水稻,而发表论文就像是收获水稻用的镰刀,如果没有镰刀,辛苦种出来的水稻会烂在地里。医学SCI 论文写作与发表这门课程就像磨刀石,为研究者收获科研成果提供一把锋利的镰刀。虽然社会上很多人对于SCI 论文存在异议,有教授将SCI 诙谐地解读为stupid Chinese idea( 愚蠢的中国想法) ,有人说SCI 在中国科学和教育界长成了一个畸胎瘤,并且都提供了各自理由,科学界应该仔细聆听。但是目前SCI 作为科研评价工具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是不争的事实[4]。在可预见的未来,SCI 将作为一个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评价工具长期存在,这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①它是美国人制定的标准,美国在世界科技界的地位决定了SCI 的地位; ②它是相对公平的一个评价指标,请客吃饭不能请到美国去; ③它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指标,管理者很好使用。当然,SCI 的确也存在很多问题,要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变化,取长补短。
1. 2 SCI 论文写作与发表有自身的规律论文的写作和发表虽然算不上是一门科学,但应当是一门技术。换句话说,它是有难度的,特别是用英文撰写和发表SCI 论文,有严格的要求和自身的规律。我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写作起来就更高效。伟大的自然科学家达尔文就曾感叹道: 如果仅仅需要观察而不需要写作的话他的日子该多好啊。那么发表一篇SCI 论文,涉及多少技术上的难点呢? 我们假设一项实验的操作已经全部完成,获得了所有的数据,那么接下来的写作和发表工作包括三个大的部分: 论文撰写、选刊及投稿、回答审稿人问题和修改。为了论文能顺利地在理想的期刊发表论文,每一个部分都必须谨慎处理,其中当然有很多技巧和规律。仅仅论文撰写部分就有繁多的注意事项,首当其冲的要求就是优秀的医学英语,这是国内学者撰写论文的最大困难之一; 即使请别人帮忙翻译修改,也必须先行将中文稿撰写得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逻辑性强、引用得当、讨论合理、可读性强、图表设计使用合理等。而每一步都有自身的规律和要求。
撰写完成之后进入选刊投稿环节,选择适当的期刊更有相当高的技术要求,要考虑期刊声誉、影响因子、读者群、发表速度、投稿系统、拒稿率、发表费用、发表后续服务等众多影响因素。作者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综合分析这些因素,选_______择适当的期刊投稿。选刊之后就是网上投稿,其关键技术环节包括注册、撰写cover letter,推荐审稿人、填写版权协议、填写利益冲突声明、上传稿件等。其中cover letter的撰写和推荐审稿人都有一定的要求和技巧。
回答审稿人问题并根据问题对论文进行修改十分重要,并有相当高难度。一般而言,100 篇稿件投到SCI 期刊,约有80 篇会被拒稿,剩余的20 篇中也许只有1 篇不需修改而直接录用,绝大多数都需要修改。修改之后符合要求,即可录用,反之也会被拒稿,可见修改的重要性。修稿包括两项工作,一是点对点地回答审稿人的提问,另一个则是对文章进行各种修改,单是回答审稿人的提问就非常困难。有时候一篇文章才4 页,而2 – 3 个审稿人提出的问题就长达4 页,把这些问题读懂可能需要一个星期,逐条回答更是一门学问。笔者作为讲师在全国范围内就此问题进行过50 多场讲座,广受欢迎。由此可见SCI 论文的写作和发表作为一门技术,学生需要系统学习和了解。
1. 3 国外很多大学都开设医学论文写作课其实医学写作本身就是一门课程,虽然在国内的医学院校不是很常见,但在国外的很多医学院校都有开展,不乏芝加哥大学、霍普金斯大学、费城科技大学等著名医学院校。Robert Day 教授在他的著作《如何写作和发表科研论文》中提到他本人就为多所医院院校教授医学写作。费城科技大学等一些大学甚至还招收医学写作的硕士研究生; 在斯坦福大学知名的公开课程中,有一课专门就是医学科研写作。其实,国内一些医学院校很早就开展医学论文写作课程。广州中医药大学早在2004 年就为博士生开展了医学英语写作课程。自2006 年以来,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为北京大学高年级研究生开设高级生物学英文论文写作课程; 第三军医大学为博士开设了SCI 论文写作课程[5]; 山东大学也为研究生开设了英文生物医学论文写作课程。
事实也证明医学SCI 论文写作这门课程的确是同学们所需求的,笔者在之前全国范围内的80 余场讲座中,体会到听众的热情和迫切需要,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应当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主动给学生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不但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还有可能走弯路。从2013 年秋季学期开始,笔者为第二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开设了一门新的选修课,即医学SCI 论文写作与发表。吸引了全校300 多名硕士研究生选课,成为全校规模最大的选修课,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学生和研究生管理部门的认可,研究生教学培养处还专门为这门课程下拨了课程建设经费。因此我们认为,为我国医学研究生开设医学SCI 论文写作课程非常必要。
2 课程设计和授课
2. 1 教学目的和内容我们从多侧面对SCI 论文的发表体系进行系统、全面、深层次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发表SCI 论文的意义和SCI 期刊的基本知识,熟知SCI 论文发表的流程,掌握SCI 论文撰写的规律和技巧; 具体来说就是从医学英语、阅读、选题、撰写、投稿、修改、检索与评价等多方面掌握SCI 论文的发表规律和技巧。最终能将自己研究成果或临床经验撰写成高质量的SCI 论文,并熟练进行投稿及后续的退修,顺利完成SCI 写作和发表的整个流程。
我们希望通过这门课程教授和SCI 论文相关的知识,于是在其名称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纳入了更多的内容,比如实验设计与统计、医学文献检索、如何培养科研理念,如何在国际会议上进行交流、宣传与展示,如何使用医学科研的软件工具,如何阅读英语文献等,进而形成”以SCI 论文撰写与发表为主体,以统计设计、检索评价、交流展示、软件工具为外延”的整体教学规划。
课程设计共40 个学时,分10 个主题依此进行:①医学SCI 论文基本问题介绍,要求学生掌握SCI论文发表的各种基本概念和规律。②简介SCI 论文选题的思路和方法,并会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相应的选题。③介绍SCI 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规律,要求学生掌握SCI 论文写作的技巧和几种常见SCI论文的类型,可以独立完成SCI 论文撰写。④如何修回SCI 论文和回答审稿人的提问,要求学生会修回SCI 论文并掌握回答审稿人提问的策略。⑤医学英语学习和SCI 论文常见英语错误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医学英语的方法,克服各种常见的问题。⑥如何阅读英文SCI 论文,要求学生掌握选择自身相关的SCI 论文,并进行高效的阅读。⑦网上投稿系统的介绍以及如何进行选刊和投稿,要求学生熟知本学科常见SCI 期刊,可熟练进行网上投稿。⑧讲授SCI 论文的检索评价与常用软件工具( 如endnote等) ,要求学生掌握SCI 论文相关的检索知识和其评价作用。⑨介绍Meta 分析的选题与写作,要求学生会根据本学科进行Meta 分析的选题并掌握撰写技巧。⑩医学生如何展示自己,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拓展视野,提高科研综合素质。
2. 2 对授课教师的要求能承担医学SCI 论文写作与发表这门课程的教师,应该有特殊的要求,理想中的教师除了合格的教学能力以外,应具备以下四种素质: ①熟知SCI 体系; ②熟知编辑写作规范; ③优秀的医学英语功底; ④扎实的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现实中要找到这样的人是很困难的。当前在一些院校承担这门课程或讲座的老师不外乎一下几类: 医科大学英语教研室老师、发表过多篇SCI 论文的有留学背景的医生或基础医学研究人员、医学英文编辑、外国专家( 期刊编辑或自由职业编辑) 。其中英语教研室老师理论上只具备优秀的英语功底,但不一定有医学英语功底,对于其余三方面他们都需要再学习,尤其是医学知识,学习起来非常困难。
对于发表过多篇SCI 论文的具有留学背景的医生或医学科研人员,他们的优势是医学知识,但难以做到对其他三方面的精通。国外专家也许具备后两点,但前两项并不一定具备,同时聘请他们成本太高。医学英语编辑作为课程教师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们往往拥有医学背景,同时具有良好的医学英语能力,这两种是最重要的素质。如果医学英语编辑是纯医学背景的,应当加强英语学习,如果是学习医学英语的,则应当加强医学知识的学习,从而更能胜任医学SCI 论文写作和发表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从自身的情况来分析,笔者认为初步具备相应的能力。首先,笔者1998 年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英语专业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医学英语编辑工作,编辑的英文摘要超过10 000 篇,帮助他人修改翻译SCI论文超过300 篇,包括《柳叶刀》等著名期刊的论文,初步具有了专业上的自信。其次,笔者已有较丰富的上课经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讲座超过80场,包括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大学( 三院)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等著名院校和单位,受到广泛肯定。再次,笔者的自信还来源于对前文提到四种素质的不断学习,至今每天坚持学习医学英语,为了深入学习医学实验操作和理论,还攻读了病理学博士学位。最后,源于笔者对教学工作的热情、认识与定位。能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别人并得到赞同,是很有意义事情; 2013 年秋季学期首次开课就有300 多个学生选课,既是鼓励也是责任。
为了增加课程吸引力和对前文提到的外延内容的授课,我们还聘请了外来的教员。著名医学网站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就是其中一位,2013 年10 月9日晚他不惧台风”菲特”的余威,特地从杭州赶来,为同学们做专题讲座,获得热烈反响。2014 年11月12 日,亚洲影响因子最高期刊Cell Research 的李党生常务副主编给同学们讲述了”如何在高端期刊上发表论文”。另外,我们还聘请第二军医大学图书馆彭俊副馆长和惠朝阳教员分别讲授SCI 的检索与评价与Endnote 的使用方法,发表了将近20 篇Meta 分析的长征医院程金伟教授对Meta 分析写作进行了细致的讲解。总之,无论是何种人来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员,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不断提升4项基本素质,满足学生和上课的要求。
2. 3 教材和考试目前我们没有规定的教材,而是针对每个主题制作了高质量的PPT,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由于这是一门应用型的课程,不必讲过多的理论,主要侧重于理念的获取和使用的能力,因而没有必要用传统的教材进行传统模式教学; 同时,专题PPT 教材很适合研究生上课,他们已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理解力和接受力都很强,专题PPT 教材可以让学生高效地获取需要的信息和知识。最后,关于最终的教材,最重要的是征求学生的建议,调查他们在实际过程最需要什么样的内容,制作新的PPT 或请相应的外聘专家,不可落入传统教学的窠臼。
对于考试,我们采取了平时成绩和最后考试成绩结合的方法。平时布置四次作业,都是关于SCI理念和概念性的知识点,内容也完全统一。比如要求学生写出本专业最知名的SCI 期刊、最知名的5位教授、最知名的5 篇综述、自己导师的代表论文等个性化的问题,每次10 分共40 分。最后考试60分,考试内容创新且简单,就是要求学生默写三篇英文摘要: 自己领域国际知名科学家发表在知名期刊或自己导师论文的英文摘要,每篇20 分。这样可以起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①学习专业知识,有利于研究生课题开展; ②学习专业英语,有利于写作和阅读专业论文; ③学习写作方法,有助于论文未来的论文写作; ④同时也完成了课程考试。这样的考试避免了传统的闭卷考试,也并非完全的开卷,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契合研究生水平,也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
国际生物医学快速发展,用英文撰写的医学SCI 论文作为各国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在全球范围内竞争激烈。虽然近年来我国医学SCI 论文的发表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总体的质量和人均数量还有提高的空间。究其原因,作为非英语母语国家,我国的科研工作者面临着很大的语言障碍,加之医学写作本身有自身的规律,需要通过认真的学习才能很好的掌握。为我国医学研究生开设SCI 论文写作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即使美
国也有高校开设这门课程,而我国的大多数医学院校还没有开设,没有引起学校和各级管理部门的注意。本文介绍了我们为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开设医学SCI 论文写作和发表课程的初步体会,从必要性、课程设计、教师教材、授课考试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为这门课程的论证、开设、建设提供先期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