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和结构不合理、追求数量的发展模式,有可能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泡沫化的催化剂之一。经济学原理指出:避免”过热”现象最根本的方式,是必须以真实的成长来化解泡沫。办学数量上去了,现在是到了优化布局、提升内涵、上档次的关键时期了。
1.优化学校布局
从管理调控来讲,必须在”泡沫”尚未形成危险规模之前,以适当的干预机制来防范可能 出现的失控;从发展模式来讲,职业教育的”增长点”要不惟数量,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处处开花”的布局方式,按照”整合”、”优化”、”提升”的原则,对四 川省中等职业学校的空间布局进行调整;从整合原则来讲,鉴于现存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和分布不均、招生”市场”混乱、地方保护主义等现实状况,应以整合存量教 育资源为重点,并遵循”抓大合小”、”效率优先”和”质量优先”的原则。
2.转变发展方式
多元化投资体系的建立尚需时日,迫切要求实现发展和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一是从单纯 依靠教育资源使用数量的增加,转变到在持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基础上提升办学内涵;二是从分散布局重数量,转变到以整合资源、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为核心。 中等职业教育如何从”外延增长”向”内涵发展”转变,《行动计划》已为此立题,当务之急必须尽快予以实施。
(二)整合利益关系,注重资源利用的”拳头效应”
1.实现利益格局全局化
任何发展中的利益纷争,只会削弱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必须以利益整合为基础,通过利益 整合才能为资源整合净化环境和提供机制保障。在企业改革中,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已经为我国不同利益主体的企业找到了做大做强的思路,要理顺中等职业教育 的责权利关系,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谁来担负实施利益整合的重任。显然不是多个部门可以共担的,必须依靠一元化的领导。
2.推行效率优先增进公平
效率和公平是相辅相成的,效率的核心是资源配置效率,但资源要达到有效配置必须有良 好的制度和机制。公平是强调合理的竞争和平等的机会,中等职业教育中”公平”的意义就在于:克服因地方保护和被排斥而丧失参与教育服务或享有优质教育的资 格。优质的教育资源应该优先配置,教育资源不足也可以通过整合来得到优化和质的提升;公平竞争和平等机会则有助于形成科学的资源配置机制,但两者都必须以 承受打破原有利益制度的阵痛为前提。
3.维护两个主体资格
生源的恶性竞争,既间接剥夺了部分处于”弱势”地位的学校参与教育服务的资格,又直 接扼杀了受教育者自主择校和选择专业的权利,从而限制了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当前,只有通过净化办学的外部环境,建立公平办学的机制,才能保护那些办学条 件合格,但却在生源无序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学校的办学资格,才能维护受教育者自由择教的合法权益。
4.集中配置有限资源
探索”集约办学、资源共享”的办学模式,既可以有效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实力、降 低生均培养成本、获得规模效应,又可以避免有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为此,要在统筹办学资源和各方利益的基础上,敢于尝试打破行业与地方、行业与行业、地 方与地方之间的限制,淡化隶属关系,试行在市级行政区域内各类职业教育的统筹布局,推行在较大区域范围内的集约化、规模化办学模式。
三、强化宏观协调和管理是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行动计划》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体制和机制支撑,决策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参与性、培养目标技能性和就业性的特点十分突出,职业教育的管理职能必须予以准确定位。
(一)以利益整合弱化政府”内部性”
通常宏观管理”失灵”与政府”内部性”现象关联密切。公共选择学派的创始人、经济学 家詹姆斯·布坎南( James Buchanan)把政府”内部性”描述为:政府部门追求自身的组织目标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的现象。可见,政府”内部性”的核心是利益问题。当前我国 对中等职业教育实行的是以地方为主,分级、分工管理的体制。劳动部门和教育部门是两个并列的管理机构,再加上有关行业及协会参与管理,实际构成了教育、劳 动、行业等多部门并存的管理系统。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大多成立了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但其毕竟只是在不同利益背景下,所派生出来的一种松散型的临时机制, 尚缺乏一个独立行使管理职能的实体性专门机构,也急需建立一个可以统筹和协调全局、整合各方利益、化解各种矛盾、规范运行行为的宏观协调新机制。就此,发 达国家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变迁,已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参考的范本。
(二)以管理职责的定位带动运行模式的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经济建设,从这个意义讲,抓职业教育也就是抓经济发展。因 此,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对象已不仅仅包含”教育”这一基本元素,还要更多地融合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这个主题。在当前阶段,尤其要将布局和调整结构, 以及通过创新机制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的紧密对接,作为政府及职教管理机构的两项重要职责。
1.建立职业教育与产业协作的机制
”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是落 实《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四川省当前而言,要建立与产业协作的机制,一靠体制,二靠制度。一方面要改革职教管理体制,理顺职教管理的职责,发挥好 政府主导和统筹的作用,调整并完善学校布局,集中使用优势教育资源,结合当地产业布局经营好示范和特色学校及其拳头、精品专业,提升办学实力,以调动企业 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尽快出台相关的地方法规和制度,为职教管理新机制的建立提供制度保障。
2.建立职教管理部门与行业协调的机制
要尽力促成中等职业教育与行业”荣辱与共”的依存关系,两者必须相互融合。要以利益 共享为纽带,既使职业教育主动为行业及企业服务,又使行业及企业的活动积极向职业教育延伸。为此,必须通过政府主导和挂帅,协调有关各方的利益关系,建立 起各行业所属企业与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考评机制,通过完善企业进驻学校(实训工厂、车间)、学校走进企业(顶岗实习)的教育模式,逐步探索紧密合 作与协作的新机制。
3.建立职业教育一体化培养制度
在”以产业为引领、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的原则下,完善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 接。我国的职教体制对中、高等职业教育分割得比较彻底,自成体系,不利于”终身教育”理念的体现。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呼声已日渐高涨,目前在我国北 京、上海等职教较发达的地区已积极着手实践,北京市将在今年推行”职业教育分级制”,打破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历概念,实行职业教育6级”直通车”;上海 市拟将职业教育向高层次发展,提出将中、高等职业学校、职教本科及职教培训统一起来,再办一批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质量本科院校,打造职业教育的”清 华”、”北大”的构想。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其发展空间和潜力都是十分巨大的。当前,必须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行动计划》为指引,坚决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全力推进职业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