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文章来源:数学论文网 发布时间:

(一)加强对技能型人才的宣传和奖励,引导社会重视职业教育 发挥政府的舆论引导作用,加强对优秀技能型人才的宣传和奖励,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引导社会尊重技能型人才、重视职业教育。

(二)加强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服务职能 1.改革条块分割的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加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合作,让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一盘棋”切实发挥职业教育联席会议 的作用,必要时可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教育行政部门与社会保障部门的联络、沟通、协调、合作。统筹管理三种类型的中等职业学校上海市以及部分江浙地区通过改 革,己经实现了将技工学校与中专、职高统筹由教育部门管理,这样的改革需要在更多的地方推广。

  2.加强专业建设的统筹规划。要处理好学校白主发展与政府统筹规划的关系。在中等职 学校的专业设置上,不适宜实行市场化,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统筹规划职能,根据不同学校的基础以及所处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统筹设置专业一个地区的中等职 业学校专业建设应该整体规划,防11一专业设置错位现象,而且专业建设应该与地域经济发展同步,要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时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职业 教育应该顺经济发展的潮流而动,适应政策、市场、行业企业以及教育内部等各方面的要求。

  3.建立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区域就业指导的公共信息化平台。政府要建立面向包括中职 毕业生在内的所有求职者的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包括求职和招聘信息发布、就业指导、转岗及再就业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政府利用掌握区域企事业用人单位信息及 求职者信息的条件,建立公共的就业指导信息化平台,提高就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这对于缓解职业学校就业服务压力有很人帮助,而且有利于资源共享。

  (三)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1.健全就业准入制度。政府必须在健全就业准入制度方面有所作为,切实改变无证上岗 和缺乏就业准入标准的状况,改善中职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消除就业中的不正当竞争。就业准入制度的健全和落实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老问题,需要国家切实采取 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尽快加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的健全对于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有着重人意义。

  2.制定财税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职业教育学生就业和实习。财政部门需要制定相应 的财税优惠政策,对于给予职业教育资源支持的的企业和接受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和实习的企业,通过税收减免等手段,从经济上给”企业松绑”,提高企业支持职 业教育的积极性。在企业接受职业教育学生实习的环节,学生的生产安全是企业最人的担忧,可以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确保学生实习责任险的落实,以解决企业的后 顾之忧。

  3.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国家要尽R_出台《校企合作条例》,指导地方政府加强木 地区的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校企合作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才能在保证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切实得以推进。通过制度建设,明确各方的职责,学校在寻求与企业合 作的过程中就有据可依,渠道更加顺畅。

  4.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拓宽毕业生就业发展渠道。随着社会的发展,能就业不 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唯一目标,应该树立”生存为目标”的”人就业观”,给毕业生的未来发展铺设更宽的路中等职业教育只是为毕业生初次就业奠定了”第一桶 金”基础,更应该给学生提供继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建立衔接、融通的职业教育学生成长平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 目标,也是为了适应劳动力市场对未来劳动者提出的新要求。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层次和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随着企业 进行人才更替,不断加人人专生做一线工人比例,中职学生就业受到挤压的状况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为此需要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免试招收中等职业教育优秀毕业生,特别是需要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更应向中职学生倾斜。

  5.建立质量保障机制和就业质量监测机制,强化教育督导的监督职能。上海教育报刊总 社成才与就业分社总编辑项秉健认为:”中职学校要主动适应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努力办出特色,这样才能让毕业生具备高含金量,赢得社会的认可。”教育 主管部门要建立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统一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标准,并且与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相一致强化教育督导的监督职能,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就业质 量监测机制,及时了解和实时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从而督促相关部门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

  (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推进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持续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 按照教育部出台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提高学校硬件建设水平。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建立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入职的门槛条件,建立并完善教师引进、聘用和职 称评定等方面的政策。学校落实相关政策,重视人才培养,努力建设一支优秀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升软实力建设水平。

  2.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观教育和就业指导。中等职业学校多注重技能的培养, 而忽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这造成了中职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能力普遍不强的客观事实。要切实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 改革,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德育和班主任工作,结合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学生白入学开始的全程化的职业观教育和就业指导。就业指导的宗旨 就是帮助职校生认识白己、了解职业、明确目标,并通过积极实践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包括职业思想准备、就业心理准备、职业能力准备、职业态度准备等。职业 观教育和就业指导与专业教学结合进行。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和中青世嘉教育机构实施的2007年全国职校就业质量调查报告显示,”现在人多 职校学生的心态表现为:自目与人攀比、目标过高、白卑或依赖、急功近利、患得患失、一劳永逸等”。学校要通过有效的职业观教育和就业指导,引导学生了解就 业的严峻形势,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职业_树立客观、正确的就业观。

  3.密切校企合作办学,适应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与相关企业建立密 切的校企合作关系,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现代学徒制、冠名班等校企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还有助于解决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提高就业质量和 岗位稳定程度。此外,中等职业学校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有企业的深度参与,把企业的需求反映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才能最终培养出符合行业企 业用人标准的合格人才。

  (五)加强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行业企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主体,离开了行业企业的参与和支持,职业教育有如无源之 水、无木之术,无法实现健康持续发展。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是职业,行业企业为职业教育毕业生提供职业岗位,因此,行业企业主体作用发挥得好,有利于职业教 育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行业企业可以从三个方面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是严格落实就业准入制度,这既保证企业获得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提高了产品和服 务的质量,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人有益处,也支持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保证了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二是加强行业企业员工的培训,为职业学校毕业生提供学 习和升迁机会,同时也提升了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木行业企业储备了人才。三是积极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指导作用,提高人才培养 质量。只有行业企业深入参与到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中,把企业的技能要求及素质要求反馈给学校,职业学校才能为企业培养出契合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