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精神卫生服务所存在的问题

文章来源:数学论文网 发布时间:

  自从改革开放开始,我国一直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项体制均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大。很多因素激发了人民生活中的心理应激因素,随之出现的是很多新的行为和心理问题。相关报告指出全世界约有4.5 亿人存在精神疾病或者脑部疾病,约每4 个人中就有1 个在一段时期内存在精神障碍,这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1 精神卫生服务问题

  1.1 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缺乏

  与每个医院的其他科室相比较,从事精神卫生专业的工作人员收入较少,地位较低,毕业的医学生不愿意选择这个行业工作。张广岐等学者报道指出,精神病医院的收费水平是其他综合性医院的1/5。现今我国从事心理医师的人员数量有限,精神卫生事业专业的人才严重流失。

  1.2 政府财政投入

  在所有投放的卫生费用中,将运用到精神卫生上的只有2.36%,得到的资金来源主要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外资金以及非官方组织。我国的人均收入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人均卫生费用相对较低,投入的资金与占疾病总负担的精神疾病形成了显著的差异。

  1.3 精神卫生人员现状精神卫生专业人群的概况

  与床位设置相关学者调查分析指出,我国精神科床位始终是需求的状态下,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床位的应用率仅仅达到了75.2%。在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在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其中还包括很多博士生和硕士生,然而我国精神科医师中依然存在大量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从业人员。

  1.4 综合医院对精神科的重视程度不够

  综合医院的精神卫生服务作为人民看病的首选去向,大部分综合医院没有设立精神科室,不符合现今逐渐增长的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高发的精神卫生问题。

  1.5 精神障碍的治疗率不高

  中国治疗精神障碍的几率很低,社会对这类人群存在偏见和歧视,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率低不仅是中国的问题,是整个世界都存在的现象,在发达国家治疗率也没有超过40%,我国仅仅为13.2%,甚至在个别地区数值更低。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偏远的地方,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不足10% 进行过正规的治疗。相关治疗表明,我国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几率不超过30%,痴呆症不超过10%,抑郁症不超过5%,酒精依赖不超过5%。

  朱紫青等学者调查指出,超过一半的人拒绝和精神病患者为邻居,超过40% 的人不愿意住院精神病康复设施附近,大部分人认为精神病患者会危害到他人的生命健康,远离这些人,而且严重缺乏有关精神卫生的知识。社会大多数人群对精神病患者具有歧视和偏见,这也是导致患者不想面对疾病,不能坦然接受治疗的原因。

  1.6 现存的精神卫生服务模式无法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求

  近二十年,我国精神卫生事业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具体的服务范围仍然比较局限,重点仍然关注疾病严重的精神病患者身上。我国现存的精神卫生服务不论是从内容上分析,还是从形式上分析,对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管理模式仍然是处在收容和康复的水平上。患者虽然进入精神病医院治疗,但是因身体疾病没有得到积极的治疗,综合医院对这些患者也没有办法。

  1.7 城市和农村的精神卫生服务发展不平衡

  农村在预防精神疾病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精神疾病患者以及心理障碍人群很少得到正确有效的治疗,一些患者被强行关锁在家中或者自行流浪无法得到治疗,一些患者在外肇事等。在农村工作的精神科医生甚至很多没有执业医师证。

  1.8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发展不平衡

  由于没有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以及投入建设,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发展非常慢。

  2 相应的改进措施

  (1)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立法进程;

  (2)发展综合医院精神卫生;

  (3)完善及落实人民政府的政策;

  (4)以精神疾病控制为轴延伸到社区精神卫生;

  (5)普及具体的精神卫生知识,消除大众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和偏见;

  (6)重点培养精神卫生专业的人才,定期组织综合医院的医生进行相关的培训工作。

  总而言之,带着新理解、新希望的标语应矗立在现今社会中,及时的解决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降低整个国家的负担,同时也降低精神病患者的家庭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