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HF 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在我国,姬鼠型和家鼠型 EHF每年都有流行,浙江为主要疫区。现报道浙江台州某部队新兵野外训练时发生 1 例 EHF 合并 RPLS 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以引起疫区部队对 EHF 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武警某部新战士李某,天津蓟县人,男,20岁,2014-10 入伍至台州。因”发热 10d,抽搐 1d”于 2015-01-11 入笔者所在医院。既往体健,否认有心、肝、肾等慢性疾病。
1.2 入院检查及治疗 患者于 2015-01-01 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 39.7 ℃,伴乏力、纳减、头昏、头痛、腹泻,日解 2~3 次黄色稀便,就诊当地卫生院,给予抗感染、补液治疗,病情无好转,同时出现眼眶痛、腰痛、尿量偏少,2015-01-03 就诊当地市级医院,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 177 g/L,白细胞 7.0×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 75.9%,血小板 25×109/L,尿常规:尿蛋白(3+),收住传染科。入院后查体:体温 39.0℃,脉搏 72 次 /min,呼吸 20 次 /min,血压 135/60 mmHg(1mmHg=0.133 kPa),颜面潮红,双肾区叩击痛阳性。实验室检查:肾功能尿素氮 9.3 mmol/L,肌酐 103 μmol/L,流行性出血热抗体 IgM 阳性。诊断流行性出血热明确;给予抗病毒、改善微循环、甘利欣、谷胱甘肽、白蛋白、补充血小板、补液等治疗,病情好转不明显,24 h 尿量 700~1600 ml,入院后第 4 天出现胸闷、气急、血氧饱和度下降,指测血氧饱和度波动于 89%左右,血压 163/111 mmHg,心率 70 次 /min,B 型尿钠肽 632ng/L,肾功能尿素氮 25.5 mmol/L、肌酐 392 μmol/L,血气分析CO2分压 27.2 mmHg、氧分压 66.2 mmHg,查肺部电子计算机 X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提示两肺渗出改变(斑片状)、两侧胸腔积液,考虑合并心肌损害、心源性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同时存在高血容量综合征,转重症监护室行床边持续性血液滤过及呼吸机面罩给氧等治疗;转科(24 h)后症状改善,停止血液滤过、呼吸机支持治疗,入院后第 7 天后 24 h 尿量 1800 ml, 氧分压 97.5 mmHg,尿素氮 14.1 mmol/L,肌酐212 μmol/L,入院后第8天16:30突然出现四肢频繁抽搐,意识丧失、牙关紧闭、口吐白沫、无舌咬伤及尿失禁,持续约3 min,给予地西泮静脉推注、德巴金泵入后完全缓解,于入院后第 9 天转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室。
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扫示脑内多发异常信号影(图 1A、图 1B),胸部 CT 提示渗出病变(图 1C),查脑电图示成人中度异常脑电图,脑脊液常规示潘氏试验阳性、红细胞计数 0.071×109/L、白细胞 0. 013×109/L、脑脊液生化氯 130.1 mmol/L、脑脊液蛋白 64.2 mg/dl,血 B 型钠尿肽 2560pg/ml,血生化示尿素氮 14.8 mmol/L、肌酐 195.0 μmol/L、乳酸脱氢酶 612 U/L、肌酸激酶 1190 U/L;给予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抗癫痫、稳定内环境等治疗。
1.3 结果 入笔者所在医院后第 4 天拔除气管插管,第 9 天转入普通病房,予以高压氧治疗,复查胸部 CT(2015-01-16)病灶明显吸收(图 1D),复查头颅 MRI(2015-01-16)示两侧枕叶顶部异常信号影明显减少(图 1E、图 1F),患者未再发抽搐,入我院后 3 个月能快速跑步,但双上肢末端仍有轻度颤抖,5 个月后功能全部康复。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对象 调查 2015-01 台州某部队发生 EHF 的战士和该部队其他人员、周围环境中老鼠的密度和当地疫情。
2.2 方法 通过现场检查、座谈、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该部队近期的训练、学习、生活情况和周围环境进行调查摸底,了解近期特殊的训练活动情况,同时走访了当地医院和防疫部门。
2.3 结果
2.3.1 疫苗接种史调查 据其父母反映,患者按期接种疫苗,但否认 EHF 疫苗接种史。
2.3.2 外出活动史调查 患者从天津入伍到浙江台州 3 个月,除 2014 年 12 月 10-12 日外出山上野营拉练,中午在外用餐外,均集体生活,无私自外出史。
2.3.3 居住环境及鼠类接触史调查 营区为城镇,营区内卫生清洁,偶见老鼠,食堂有防鼠防蚊设施,饭菜食前充分加热,无吃零食习惯,战士按建制分班,该战士居于中间,该班住二楼,为 EHF 老疫区,野鼠引起的 EHF 发病高峰为每年11 月至次年 1 月,当地居民有 EHF 散在发病。
2.3.4 患病战士个人卫生情况 患者个人卫生习惯不好,无饭前洗手的习惯。
2.3.5 密切接触者健康情况 新训大队共 100 名战士,其他战士均无发热、尿少等情况。
3 讨 论
EHF 是由汉坦病毒属的各型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类自然源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我国为高发区,四季均能发病,但有明显的高峰季节,其中黑线姬鼠传播者以每年 11 月至次年 1 月为高峰。该患者在疫区服兵役,发病前半个月野外拉练时在外就餐史,饭前未洗手,推测患者有可能接触到被带病毒野鼠排泄物污染的植物或土壤,该疾病的潜伏期以两周多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EHF 抗体 IgM 阳性,诊断明确。
该患者治疗至第 9 天,已处于多尿期的移行阶段,肾功能、尿量、呼吸、循环功能明显好转后出现抽搐,通过脑脊液、脑电图、头颅 CT 和 MRI,符合病毒性脑炎表现,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后病情恢复理想,通过图 1A、图 1B、图 1E、图1F 动态对比给予直观的提示脑白质病灶吸收好转,时间跨度15 d 左右,有文献报道称为 RPLS,与国内 2014 年的 1例报道病情演变基本一致。因此,在治疗 EHF 时,即使病情进入多尿期,也不能放松警惕,如果出现抽搐,要高度怀疑合并 RPLS 的可能,尽早行头颅 MRI,必要时加强血压监测,避免血压大幅度波动。
该病例也给部队传染病防控工作敲响了警钟,对于新兵入伍后预防接种疫苗种类,各总队卫生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当予以调整,如在 EHF 疫区,新兵必须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落实好各种防控措施如隔夜饭菜要充分加热,切勿食用被鼠类咬过的食物,防止体表损伤和鼠咬伤,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在野外训练也要注意手部卫生;做好营区灭鼠、灭蚊、灭蝇、灭虫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