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角色代入法”教学

文章来源:数学论文网 发布时间:

  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是医学院校理论知识学习的升华,对医学生的要求更高,具有灵活、多变、复杂的特点。医学生如何将所学的医学知识灵活运用而成为一个合格的临床医师,这对每个临床带教老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角色代入法”源于角色扮演教学法。不同于以往角色扮演教学模式中就业场景的扮演,其重点不在扮演角色的内心感受,而在于对知识的梳理及掌握,可以督促学生更加积极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并熟练运用,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整个学习过程可以总结为自己发现问题和同学帮助发现问题,是一个带着问题学习的过程。该教学模式可以看成为角色扮演教学法与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结合。本研究通过”角色代入法”这一创新的教学方法,探讨一种新的临床带教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观察对象为2013 年月5-2014 年4 月本院内分泌科实习和轮转学生,共60 名,其中男生17 名,女生43 名。

  1.2 “角色代入”教学法

  ①实习和轮转的学生常规进入为期3 周的临床学习,此过程由带教老师对其进行内分泌科基本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第3 周结束时对学生进行出科考试并记录成绩。②第4 周由学生扮演内分泌科临床带教老师,在该生备课准备充分后用2 个半天对下一批实习和轮转的学生进行带教。其过程由我科2 名主治医师旁听并评估。③带教结束后由被带教学生向”角色代入”者提问。我科2 名主治医生记录”角色代入”者回答中的错误点。④提问回答结束后对学生再次进行本科出科考试。之后由我科教学干事对”角色代入”者教学进行点评,并对其错误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数据建档。⑤整个过程由本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内分泌科主任及教学总干事进行督导,调整方案。

  1.3 观察指标

  ”角色代入”者前后2 次出科考成绩。考试由操作考核(床边考核、技能操作)及理论考核(临床答辩)两部分组成。床边考核包括病史采集、操作水平,满分为70 分;临床答辩包括中医诊断、中医辨证思路、西医诊断、西医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本科优势病种的中医诊治、对本科优势病种的最新进展的了解,满分为20 分;技能操作包括操作项目、操作准确性、操作熟练程度、正确回答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满分为10 分。整个考核过程60 min,其中床边考核35 min,临床答辩10 min,技能操作15 min。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学生”角色代入”前后成绩自身对照比较,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角色代入法”教学后,学生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成绩均较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3.讨论

  3.1 临床医学知识学习特点

  19 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把学习划分为连续进行的4 个步骤,即明辨、联想、系统和方法。后来被美国赫尔巴特派发展为5 个步骤,即”明辨”变成”准备和提示”,”联想”变成”比较和抽象”,”系统”变成”概括”,”方法”变成”应用”。随着信息论、控制论和计算机模拟引进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米勒等于20 世纪60 年代提出”负反馈环路”(negative feedback loop)的概念,选用一个特别的名字”TOTE 单元”(test-operate-testexit,测验-操作-测验-输出)。在信息(加工)理论和电子计算机模拟的迅速发展下,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了一个信息加工模式:①动机阶段(期待);②领会阶段(注意选择性知觉);③获得阶段(编码);④保持阶段(储存);⑤回忆阶段(检索);⑥概括阶段(迁移);⑦动作阶段(反应);⑧反馈阶段(强化)。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依据活动理论,对活动的结构进行分析,一切活动的结构都是环状,是由以下3 个基本环节组成的:①内导作用;②同对象环节实际接触的效应过程;③借助于返回联系修正和充实起初传入的映象。人的学习过程的结构,就其一般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环状结构。它由以下3 个基本环节组成:①定向环节(即”感受环节”或”输入系统”),②行动环节(即”运动环节”或”输出系统”),③反馈环节(即”返回系统”或”回归式内导系统”)。

  总之,学习在总体上可以分为”认知-记忆熟知-掌握运用”3 个部分。医学作为一个与生命打交道的行业,其学习过程有自身特殊性及重要性,医学生在校阶段,医学学习要求学生能完整复述所学的知识,而在进入临床后则要求能将庞大医学体系涵盖的知识熟练地串联及应用。所以,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是医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升华,对学生的要求更高。

  3.2 “角色代入法”特色

  ”角色代入法”源于角色扮演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的理论是从美国社会学家范尼·谢夫特和乔治·谢夫特的《关于社会价值的角色扮演》中演绎而来。是以社会经验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实用性。角色扮演模式的学习属于情境学习,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近年来一些研究主要是让医学生扮演医生、护士、患者等角色,其重点是扮演的场景,以及让学生熟悉就业环境和相关角色的内心感受,但因为大家都是在扮演角色,对真实情况多变性无法真正体会,故而该学习模式偏向于人文关怀,对医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运用显得不够灵活。

  ”角色代入法”是将医学生代入到”临床带教老师”的角色。教学是知识学习的升华,只有将所学知识完全理解并能熟练运用,才能传授给他人。当学生扮演”临床带教老师”时,必然要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查找知识体系的盲点,并进行完善,在准备充分后向其他同学进行带教工作,并在带教过程中被所带教的同学发现”带教老师”的知识盲点。这个过程可以总结为自己发现问题及同学帮助发现问题,是一个带着问题学习的过程,从而督促学生基于问题来积极学习。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角色代入法”教学可以帮助医学生更好地掌握临床理论知识。当然,本研究因人力和物力的限制,存在研究周期短、样本量较小、没有设置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等缺陷,还需要今后多中心、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