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民族调式歌曲伴奏编配中偏音和弦的应用

文章来源:数学论文网 发布时间:

  一、偏音和弦的构成与用法

  在我国五声性七声调式中有清角、变宫、变徵、闰四个偏音,在五声性调式和声中,含有这四个偏音的和弦统称为偏音和弦。其中,含有清角、变宫的和弦称为自然偏音和弦;含有变徵、闰的和弦称为变化偏音和弦。这些偏音和弦相互连接或交替使用,增强了和声的色彩性,同时也体现了五声性调式和声的风格特征。

  1. 偏音和弦的构成

  我国五声性七声调式包括清乐、雅乐、燕乐三种音阶,在这三种调式音阶基础上建立的三和弦共二十一个,除去重复的可有以下几种。

  从以上谱例中可以看出,除了宫和弦、羽和弦之外,其余都是偏音和弦。不同的偏音使得相同音级上产生出不同性质的和弦,从而大大丰富了五声性调式和声的音响效果。

  在实际音乐作品的应用中,偏音和弦常用三和弦或七和弦的结构,常用的变化偏音和弦有以下几个。

  2.偏音和弦的用法

  (1)变化偏音和弦可以替代自然偏音和弦,也可以将两者交替使用。

  上例G 徵调式的两条和声语汇中,将第二条(第四小节)含有变徵的商和弦(大小七和弦)替代第一条(第二小节)含有清角的商和弦(小小七和弦),从而获得了和声色彩的变化。

  上例D 商调式的两条和声语汇中,将第二条(第三小节)含有闰的徵和弦(小三和弦)替代第一条(第一小节)含有变宫的徵和弦(大三和弦)。同时,在第二条和声语汇中(第三、四小节),将含有清角的商和弦(小三和弦)与含有变徵的商和弦(大三和弦)交替使用,和声的色彩性更加突出。

  (2)将偏音和弦中自然偏音与变化偏音对置使用。在五声性调式和声中,可以将变徵和清角、变宫和闰放在同一声部对置使用,由此带来的声部级进下行,在处理好前后和弦连接的基础上,也能够与五声性调式风格相一致。这样的和弦连接,色彩对比更加鲜明。上例C宫调式的和声语汇中,将含有变徵的商和弦与含有清角的徵和弦连接,其中,变徵与清角在中声部对置使用,造成了游移的音响效果。

  上例A 羽调式的和声语汇中,低声部为级进下行。第二小节的两个偏音和弦中,变徵与清角对置使用,与前后和弦形成级进下行的旋律。这样形成的线条化和声能够与高声部A羽五声调式的旋律相适应。

  二、偏音和弦在民族调式歌曲伴奏中的应用

  我国作曲家为民族调式的歌曲配和声,常运用不同的偏音和弦,以获得丰富的和声音响。

  下面选取几首经典的民族调式歌曲,分析其中偏音这首山西民歌《绣荷包》(黎英海编配)的旋律为C 商五声调式,运用了C 商七和弦(主和弦)、F 徵七和弦(下属和弦)和G 羽七和弦(属和弦)三个主要和弦来配置。其中,第二小节运用了含有闰的F 徵七和弦(小小七和弦)替代含有变宫的F 徵七和弦(大小七和弦)。由此,在不改变和弦功能的情况下,使得和声色彩更加柔和。

  这是云南民歌《小河淌水》( 黎英海编配)的音乐片段。C 羽调式的民歌旋律主要运用了C 羽和弦(主和弦)、F 商和弦(下属和弦)和降B 徵和弦(属和弦)三个主要和弦来配置。这段音乐第三、四小节的和声配置最有特色。第三小节第一、二拍是含有清角的F 商和弦(小三和弦)第一转位,紧随其后的是含有变徵的F 商九和弦(大小九和弦),第四小节第一、二拍运用了含有闰的降B 徵七和弦(小小七和弦),进行到C 羽和弦(大三和弦)。作曲家将商和弦与徵和弦采用不同的偏音,构成不同性质的和弦,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和声音响。

  这首江西民歌《山歌》(黎英海编配)是E 角五声调式,作曲家将同一旋律在和声上进行了三次变奏,充分发挥了和声的作用,取得了新颖的音响效果,如第三小节配置含有变宫的G 徵和弦(大三和弦),第七小节配置含有闰的G 徵和弦(小三和弦)。作曲家在相同的旋律中,运用了同级自然偏音和弦与变化偏音和弦,获得了鲜明的色彩对比。此外,第六小节运用了含有变徵的D 商和弦(大三和弦),获得明亮的色彩。最后由含有闰的G 徵和弦(小三和弦)进行到主和弦E 角和弦上。这首民歌的伴奏恰当运用了不同的偏音和弦作为变换和弦色彩的素材,手法简练,效果明显。

  《红豆词》(桑桐配伴奏)为降E 羽六声调式(加变宫),谱例从第三小节开始,低音声部为级进下行的线条。其中,第五、六小节将变徵(还原C音)与清角( 降C音)对置,纳入下行的低音线条中,表现歌曲细腻的情感。这两小节从和弦的纵向结构来看,作曲家进行了精心的安排。第五小节运用了附加六音的降D徵和弦与变徵音(还原C音)上构成的减小七和弦,第六小节运用了降A 商七和弦第一转位与附加纯四度音的降B 角和弦。

  这些不同结构的和弦与精妙的低音线条,进一步渲染了歌曲的相思之愁。

  综上所述,偏音是我国五声性调式区别于欧洲大小调式的主要特征之一,包含有偏音的和弦,特别是包含有变徵、闰的两个调式自身变化音的偏音和弦,是我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特有的和弦,这类和弦的功能与同级含有自然偏音的和弦相同,应用非常方便。将它们通过替换、对置等手法运用到民族调式歌曲伴奏的和声配置中,可以产生绚丽多彩的音响效果。

  民族调式歌曲的伴奏,如何恰当选配和弦,一直是高等院校钢琴伴奏课教学的薄弱环节。笔者借此文抛砖引玉,希冀有更多的同行进行该领域的研究,从而全面提升为民族调式歌曲编配和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