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红莓花儿开》创作时期

文章来源:数学论文网 发布时间:

  一、经典名曲唤起历史的记忆

  音乐会的上半场以中小型合唱作品为主,混声合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车》《蜻蜓姑娘之歌》《春天来到了我的战场》《海港之夜》《伏尔加船夫曲》《山楂树》及女声合唱《红莓花儿开》等,都是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温暖旋律,它们经俄中艺术家的译配而成为两国人民回忆历史的纽带。随着音乐会作品的展现,观众被带入了烽火激荡的岁月。这些歌曲具有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特性,旋律流畅,律动节拍松弛、优雅,尤其是舒展的副歌主题多富含激昂的斗争动机,但又不失醇厚的俄罗斯历史文化浓香。它们最初在中国为人所知,多是以单旋律独唱歌曲的形式出现,演唱上起伏不大且没有太大的难度羁绊,因此在流传范围上也较其他俄罗斯器乐曲更为广泛,所以,具有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当”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的混声合唱一出现,就有人想轻声跟唱,但囿于音乐厅的规矩又将激动之情掩抑在心底,曲终音消后就迫不及待地鼓掌、呼应。《三套车》的凄美旋律与激昂情绪感染了很多现场观众,尤其是”你看吧,我这匹可怜的老马”的高潮句唱出,再加上合唱队以浓烈声响渲染,俄罗斯音乐流畅的旋律线条及其蕴藏于内的淡淡悲情,令观众无不为之动容。此外,《蜻蜓姑娘之歌》轻盈、飘逸的曲风又是另一种情趣,引领观众进入浪漫情怀的俄罗斯乐境。但当《春天来到了我的战场》雄浑的旋律响起后,观众被再次带回到烽火连天的战场境地,但那份浪漫的情愫依然潜藏其中,革命的乐观主义情怀依然凸显。《海港之夜》《红莓花儿开》情感一重一轻,分别将男女声合唱的魅力展现出来。前者反映了男性在面对静谧海港时的情思;后者是女性心中永远的浪漫情怀,而它们作为最为中国人熟悉的旋律也推动音乐会达到上半场高潮。《伏尔加船夫曲》是沉重的劳动号子反映出的反抗之声,《山楂树》则是悠扬、优雅的俄罗斯民俗风情画。

  音乐会下半场首先是乐队演奏的拉赫玛尼诺夫的《练声曲》和鲍罗丁的《波罗维茨舞曲》,两位大师的经典旋律与上半场的合唱之声形成呼应,且更为厚重,引领着下半场的交响合唱情境。合唱队演唱了大型混声合唱曲《共青团员之歌》《神圣的战争》,在间奏曲性质的《第二爵士组曲》之《抒情圆舞曲》(肖斯塔科维奇作曲)舒缓情绪的过渡与缓冲下,合唱队再次以俄罗斯民歌改编的混声合唱《卡林卡》将音乐会推向下半场高潮。这几部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俄罗斯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派风格的作品,在中国有着较为广泛的熟识度,观众们随时能合上旋律的随声附和形成现场的一道景观。尤其是《共青团员之歌》响起时,观众的情绪被熟悉的旋律点燃,”听吧,战斗号角发出警报,穿好军装拿起武器……”的歌声将人们的情绪拉到了热血青年激情澎湃、驰骋战场的时代。而当更为雄浑的”起来,伟大的国家,做决死斗争,要消灭法西斯强盗,消灭万恶匪帮,让正义的愤怒像巨浪滚滚沸腾”的歌声透过乐队传递到观众之中时,音乐会成了俄罗斯民族与世界反法西斯联队的抗战海洋。在激昂之后,《卡林卡》的旋律又以浪漫的乐声将观众拉回到和平的颂歌之中,温暖而不失优雅,质朴而不失高贵,俄罗斯民族音乐的旋律之美跃然耳畔。

  音乐会的选曲无疑是成功的,其一是选取了中国百姓人尽皆知的作品,观众无须主持人介绍就能随口唱出记忆中的旋律,与演唱者没有了距离,演出效果绝佳。其二是浓淡搭配、浪漫串联,不同风格的作品杂陈其间,或沉重、或雄浑、或飘逸、或舒展,而将家喻户晓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卡林卡》点缀其间,就是要表达善歌的俄罗斯民族固有的浪漫情怀,这与呼唤和平的反法西斯氛围是相融合的。其三是中外艺术家们的精彩演绎之功,交响合唱的巨大艺术感染力,中国指挥周伟与英国指挥罗素·哈里斯执棒下的西安交响乐团及合唱团以大爱情怀给观众奉献了一场和平的颂歌。__这种专题、专业、恢宏、高层次的交响合唱在今年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活动中当属难得一见的盛会!

  二、精彩演绎与真情奉献

  2014 年12 月刚刚成立、训练时间不到半年的西安音乐厅合唱团以娴熟的合唱演艺之魅和均衡的声部感让观众颇感意外。他们首次亮相西安音乐界就获得了良好的评价—音色统一、声部均衡、层次井然、逻辑严谨,这是此次音乐会的亮点之一。这个合唱团的团员是来自西安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专业合唱工作者或爱好者,各声部长均为专业团体或院校中的佼佼者,他们的演唱已在较短时期内形成了一定的规范,这是其基本功扎实和对合唱心怀热爱之情的表现。

  其成功首先在于合唱之”唱”的技艺娴熟且训练恰到好处,音色的统一、声部的平衡、线条的流畅等合唱基本要素队员们大都能够做到。偌大的合唱队没有出现一位团员声音突兀,而是化作一个和谐整体,和声色彩变换也被充分展现出来。其次是合唱之”演”的多样变化。这种演既有表现形式的队形变化,也有内在的音色变化,更有风格上的变化与把握。合唱队员们能按照指挥的意图将作品”演”到了情感深处。此外,注重外在形式的舞台呈现也是合唱队表演的精彩之处,如根据作品的内容变换不同的队形或演唱表情,也使表演的内容更易为观众所感知。再次是合唱队员们的职业精神。虽然这个专业性较强的合唱团并非职业性的,但他们有着职业团员应有的从业精神、敬业精神。队员们身在不同地方,有的人要赶几百里路来参加排练与演出,却很少有人缺席。他们在排演中出现的问题或毛病,都会彼此之间交流或向专业的人士请教并自行突破、解决。这种职业精神及其真情奉献是合唱演绎成功、感人的重要一环。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两位指挥家的精彩表现,他们对音乐会成功起到了引领性作用。上半场的指挥是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目前在西安石油大学工作的周伟副教授,他有着近三十年的合唱指挥经历。他在上半场钢琴伴奏加手风琴助奏下,将作品演绎成室内乐式清纯、雅致的风格,把俄罗斯旋律的唯美、舒展、奔放、浪漫之气质发挥尽致。同时又将合唱暗藏的戏剧张力蕴藏于内,各声部发展得张弛有度。他的指挥手势简洁、准确,恰到好处地引领了合唱队的声部、队形、表情的变化,提升了表演的层次。下半场在交响乐队的伴奏下,毕业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罗素·哈里斯将大型合唱曲演绎为交响乐式的雄浑、厚重,作品的戏剧性张力被充分展现。在他的指挥下,合唱队声部间的主次分明、音响平衡、逻辑严谨,音乐的线条与结构清晰,而且其细腻多样的手势调动了乐队与合唱队的情绪变化,俄罗斯合唱的艺术魅力被极大地发掘出来。

  三、组织得力与群策群力

  参与并组织此次演出的西安”华美乐空”的陈立怡教授告诉笔者:”对抗战胜利的咏叹是西安这座爱好和平的城市的人们的传统心声,此次音乐会追求的出新创意,是以古城不曾有的形式来表达别样的和平之颂。”在他们团队的精心策划下,从举办日期到艺术形式遴选,再到选曲甚至人员配备,都尽可能做到尽心尽力、追求华美,体现推崇古典音乐这一社会文化责任。西安音乐学院白萌教授说:”此类的音乐会很多,为获得极具冲击力的视听效果,打造从形式到内容的别样模式是此次音乐会的筹划基调。”鉴于之前西安此类音乐会少有专题性、专业性、大型化的历史,他们敦促音乐厅组建训练有素的合唱队,再聘请具有大型合唱队与交响乐队合作经验的指挥家参与其中。在此平台搭建的基础上,他们开始了精心的选曲__和排演工作,既考虑到音乐作品的思想引领性,也兼顾到普通观众的认知接受度,可见音乐会组织策划的构思。

  基础平台搭建后还得群策群力地具体实施。从合唱队员、演奏员到指挥、幕后策划者,大家围绕抗战歌声主题的表达聚在一起,各出自己的一份力,人人都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情,从而促成了西安乃至西北地区少见的俄罗斯交响合唱音乐会,专业性、专题性、高层次及雅俗共赏的定位,使其成为西北地区难得一见的反法西斯歌咏活动。陈立怡说道:”我们赶上了文化大发展的好氛围,国家呼吁’高峰文化’的品牌战略,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宗旨等指导方针,为此类音乐会的上演创造了良机。”白萌认为:”是合唱艺术的亲民属性,俄罗斯音乐在中国的熟识度,尤其是世界范围内的和平呼声,给此次音乐会提供了广受关注与认可的基础。”

  以笔者之见,此次音乐会的策划与成功首先是文化环境利好,音乐厅顺应国家乃至世界和平呼声而组织其合唱队并邀请知名合唱指挥家运作此事;其次是群策群力的铺垫好,精品创演的观念得法,再加上众人划桨开大船,合唱队员的无私奉献、群众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普遍关注,音乐会有了雅俗共赏的高起点;再次是组织有方,应和国家纪念抗战的氛围,加上国家行为的庆祝反法西斯抗战胜利的活动等,都是此次音乐会获得成功的因素。

  四、结 语

  本次音乐会的成功和饱受热议,其基础是俄罗斯合唱曲的创作者、译配者的艺术才华与俄罗斯民族浑然天成的音乐思维。俄罗斯音乐的旋律美感所赋予作品的浪漫情怀与大众普适性,彰显出其合唱作品线条优美、舒展、多变以及和声厚重、动力强劲的艺术魅力。诚然,作为首次演出的西安音乐厅合唱团,局促紧张的表演状态也使其演唱略有瑕疵,如跳音部分的弹性不够,甚至僵直,渐强或渐弱的音乐处理不够自然;领唱与合唱队间的呼应断层;指挥在某些时候常有上肢僵硬的情况等,这些都有待这支年轻而有活力的合唱队在今后的历练中逐渐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