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体育逐渐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2009 年 8 月 19 日国务院第77 次常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560 号)规定了此条例的实施。社区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社区体育是大众健身的载体,也是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载体。舞龙运动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其历史由来已久,群众喜闻乐见。汉代以来,一直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形式在民间开展和流传,具有较高的观赏和娱乐价值,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情绪有一定的锻炼价值。本研究分别对安徽省东、南、西、北 4 座代表性地级城市———滁州、安庆、六安和阜阳的社区体育进行了调研与分析,试图了解安徽省社区体育的开展现状,探索舞龙运动引入安徽省社区体育的可行性,以活跃安徽省社区体育的文化氛围,拓展安徽省社区体育的发展空间。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安徽省东、南、西、北 4 座代表性地级城市———滁州、安庆、六安和阜阳社区体育参与者发放安徽省社区体育开展现状调查表,共发放问卷 347 份,回收有效问卷 320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 92.2%。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对舞龙运动和社区体育方面的书籍进行查阅,通过互联网查看有关舞龙运动的报道、报告等信息,并通过中国知网下载舞龙运动和社区体育方面的学术论文,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对安徽省滁州市、安庆市、六安市和阜阳市的社区体育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本研究所需要的信息与数据。
(3)访谈法。走访滁州、安庆、六安和阜阳 4 座城市的社区体育负责人、参与者、群众,并访谈有关专家、学者,深入了解安徽省社区体育的现状。
(4)数理统计法。对发放的问卷进行回收、整理,剔除无效问卷,运用 Excell 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
(5)逻辑分析法。在文献资料、走访调查和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归纳整合、有效分析和逻辑推理,最终得出结论和建议。
2 安徽省舞龙运动发展概况
中国民间的舞龙运动早在汉朝就有记载,然而安徽的舞龙年代却无史可稽。但到了明清时代安徽的舞龙运动逐渐流行,道光 6 年《祁门县志》载有八月中秋”前后数日多演剧报赛,又缚稻草龙,插香周遍,数人共持舞之,至溪涧东向送之,以祈丰年。”舞龙运动活跃和流传在安徽省的历史深远,比如池州、安庆、六安、宣城等地,其文化底蕴深厚,已成为安徽省民间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变迁,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城镇化进程的逐渐加快,近些年来,舞龙运动的群众基础趋于薄弱,舞龙运动的开展氛围已不如往昔,在社区体育活动中更是很少出现其身影。
3 安徽省社区体育的现状
3.1 安徽省社区体育参与者的性别与年龄情况
表 1 显示,安徽省社区健身体育活动参与者中,男性占 47.1%,女性占 52.8%,总体上女性人数与男性人数大体相当。由此可知,锻炼并不受性别限制,男性和女性都可以积极参与其中,比重并不失衡。由于性别的不同,男性和女性在选择运动方式的意愿有所不同,女性在参与体育活动时,更乐于选择参与那些主流社会公认的富于女性化的体育运动项目,如广场舞蹈、散步、健身操等带有集体趣味性的项目。而男性参与者,则愿意参加跑步、健身、球类等运动量大的项目。由于现代体育项目适合男性者居多,所以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选择范围相对较大。
由图 1 可见,年龄段在 55 岁以上的为 43.4%,所占比率排在第 1 位,这个年龄段人群主要是以离退休的中老年人为主。社区群众健身运动已出现”两头热,中间冷”的迹象。多项研究结果表明,35~44 岁是健身运动的”断层带”。据调查统计,这部分人群只占总人数的 8.8%,他们无论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已经成熟,是社会生产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扮演着工作、家庭、生活等方面的重要角色,承担着一定程度的压力。因此,中年人更需要通过体育健身活动来调节心情、消除疲劳、稳定情绪和平衡生活。但是,这一阶段的人群参与健身的人数较之青少年和老年人要少得多,原因是他们没时间没精力参与。另外,社区内体育器材、场地设施不能满足他们的锻炼需求,没有他们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不能开展他们感兴趣的体育活动。
3.2 安徽省社区体育参与者的活动时间情况
从对安徽省社区体育活动时间方面的调查如表 2 所示,参与者的活动时间大部分是在早晚,在早晨锻炼的人数比重为 55.6%,下午为 32.8%,这与活动场所和生活作息习惯有关。每次活动时间在 0.5~表 1 安徽省社区体育参与者的性别情况统计表(n=320)类别人数 / 人比率%男性15147.1女性16952.8图 1 安徽省社区体育参与者的年龄情况统计表(n=320)1 h 的为多数人群的选择,占到 66.2%,说明练习者健身的运动量基本可以得到保证。
3.3 安徽省社区体育的活动场地状况
体育活动的场地对活动者的锻炼方式、锻炼效果、锻炼时间和锻炼兴趣都有所制约。完善的体育锻炼场地是社区体育健康开展的重要保障。调查结果如图 2 所示,有 61%和 53.4%的居民选择在比较宽敞的社区广场和城镇公园进行练习,在学校场地进行锻炼的占 29%;在小区空地进行锻炼的有 27.5%,23.4%的民民选择在收费的俱乐部进行锻炼。
3.4 安徽省社区体育参与者的健身项目情况
在对社区居民体育健身项目的多项选择调查中,选择排在首位的是慢跑或散步,占到 55.0%;排在第 2 位的是气功或太极拳,占到 47.2%,后面依次是各种球类、健美操/舞等,如表 3 所示。从这里可以看出,因为各种原因,安徽省社区体育参与者的体育锻炼多以小型多样的项目作为主要选择,其活动项目还不能完全满足自身健身锻炼的需要。在项目的选择上还是以传统的项目为最常见,特别是对场地设施要求不高的项目为主,这也说明,安徽省社区在健身项目的开发中还有其他路可走。
3.5 安徽省社区体育参与者的健身消费情况
社区体育参与者的体育消费水平体现出了体育锻炼理念,不同程度制约着体育锻炼的质量。当然,体育锻炼的消费水平亦受锻炼者家庭经济状况和当地经济水平的制约。安徽省经济总体水平不高,这就意味着安徽省社区体育的总体消费水平也不可能太高。图 3 显示,安徽省社区居民每年的体育消费年均在 300~700 元范围的较多,占被调查人数的 51%。安徽省社区居民体育消费还处在一个低水平的状态,与发达地区的体育消费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在体育消费的主要内容方面,大都集中在购买体育装备、体育用品和体育彩票。
4 舞龙运动进入安徽省社区体育的可行性
4.1 舞龙运动能够充实安徽省社区体育的内容
社区体育的开展离不开活动载体即活动内容。当前,安徽省社区体育的活动项目主要是健身和益智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象棋和围棋等,尤其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广场舞,但广场舞的参与者主要是女性。这些普通的项目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参与者男、女同志各自扎堆,开展形式单一、缺少传统体育特色项目,久而久之,社区体育参与者难免出现厌倦情绪,社区体育的开展缺少活力和动力。如果能把富有传统特色的舞龙运动引入安徽省社区体育,那么就会丰富了安徽省社区体育的内容,使其内容耳目一新,为社区体育的开展注入新鲜血液,增加新的活力。
4.2 舞龙运动对场地设施要求简单
安徽省的体育场馆相对不足,各地市的体育场馆主要为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使用,且大部分体育场馆不对外开放,如果开放就要收费,鲜有能够为群众免费提供使用的体育场馆。而舞龙运动对于场地的要求较为简单,只需一块空地即可,在闲置的街道、社区广场、体育公园等都可以开展。
4.3 舞龙运动形式多样
舞龙运动是集自发性、娱乐性、随意性特征为一体的传统体育活动,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比如”火龙、草龙、段龙、筐龙、灯龙、人龙、荷花龙、板凳龙、扁担龙、醉龙、七巧龙”等近百种之多。舞龙的方法各异,技巧繁多,大都是锣鼓音乐与”跨、翻、跳、滚”等动作相伴。舞龙运动的多样性决定了舞龙运动有易有难,社区的舞龙运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舞龙运动的形式和难易程度。
4.4 舞龙运动日渐受到重视
作为一种历史由来已久的民间体育活动项目,舞龙运动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特色,它是百姓对生活、习俗、信仰的一种表达方式,男女老少皆可参与,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其活动形式活力四射,热闹非凡,百姓喜闻乐见。调查显示,当前我国的舞龙参与者人数已逾百万。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推行和开展,以及舞龙运动进校园的举措,舞龙运动的社会意义日渐受到重视,舞龙运动也因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中部崛起发展计划的安徽省, 近年舞龙运动在社区体育或民间体育组织鲜有开展,截止2010 年 7 月,仅有安徽农业大学一所高校开展了舞龙运动项目,在此之后,安徽省部分高校陆续开展了舞龙运动。总体来讲,安徽省舞龙运动的开展数量稀少,且起步较晚。但由于舞龙运动具有喜庆吉祥、观赏娱乐的浓郁民族特色,加之有关部门的引导和挖掘,作为社会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体育,对舞龙运动项目越来越重视。
4.5 舞龙运动消费不高
近几年安徽省已经增加了对社区体育活动经费的投入,但仍未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多种活动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安徽省总体经济水平提高,人均收入随之上升,一部分家庭已达到小康水准,但大部分家庭经济状况还处于一般水平状态,这就决定了安徽省社区体育的消费水平不高。而舞龙运动需要的投资可高可低,主要是需要一套舞龙设备,目前一条舞龙的使用寿命约为 5 年,市场上一条舞龙的价格约为 1 000 元,调查显示安徽省大部分社区体育有消费能力来进行舞龙运动的开展。
5 结语
目前,安徽省社区体育活动场地主要是在社区广场和城镇公园,活动内容开展不够丰富,活动项目种类较少,消费水平不高。而舞龙运动对场地设施要求简单,形式多样,开展成本低,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将舞龙运动引入安徽省社区体育具有可行性,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安徽省社区体育的内容,还可以增强安徽省社区体育的观赏性、表演性和娱乐性;二者的有机结合,开辟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纽带,提升了舞龙运动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拓展了安徽省社区体育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