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传统舞蹈

文章来源:数学论文网 发布时间:

在世界舞蹈史上,舞蹈一直都有着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芭蕾舞、踢踏舞、爵士舞等等,风格多样,精彩纷呈。作为中国的传统舞蹈也不例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舞蹈这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国家思想文化的一种载体,同时在实际的文化传播中同样也有着积极作用。对于中国的传统舞蹈发展而言,主要是结合中国近千年来的一种文化意蕴,在中国社会变化的同时,中国传统的舞蹈同样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在传统舞蹈全面的创新发展中,更加注重时代经济的一种和谐发展,将古老艺术形式,逐渐的张扬处一种青春的活力,将新时代的风采全面展现,对相对独特的一种艺术魅力全面散发。

一、中国传统舞蹈的形成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大物博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五千年的文明,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在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由于他们之间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不但舞蹈形式多种多样,舞蹈中反应的生活内容大不相同,就连传达的文化理念也有着很大的区别。”舞蹈是一种具有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的造型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些传统的祭祀性质的舞蹈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逐步融入民族舞蹈的行列,成为了娱乐性的舞蹈。中国传统舞蹈一直在表现着各个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传达着他们的文化。因此,不管是什么民族舞蹈,都凝聚着中华舞蹈文化的精髓。

二、中国传统舞蹈在新时代的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一种传统舞蹈,逐渐有着相对全新的发展,基于舞蹈的一种特殊形式和实际的内容,在现代化社会元素融合中,逐渐的和现代化时代的发展处于一种接轨的状态。

(一)蒙古舞时代特色对于蒙古舞而言,主要是基于萨满教和喇嘛教在实际的宗教活动中逐渐产生的一种舞蹈,在宗教仪式举行中,往往是巫师处于起舞状态,并带着面具不断的旋转。舞蹈在某种程度上往往和当时蒙古族人实际的生活方式有着直接性的关联,给予汉族人的角度,并在季节的变化中,主要是在草原上不断的迁徙,在民族舞蹈的应用过程中,基于草原文化的特征,不仅仅存在热情性的特点,同时也存在奔放性以及豪迈性的特点。由于,蒙古族的分布范围较广,所以舞蹈在细微之处会有些差别,蒙古族的舞蹈主要有:盅碗舞、筷子舞、安代舞、查玛。盅碗舞的舞者都是女性。舞者头上顶着一个瓷碗,手里拿着双盅,随着音乐缓缓起舞。这个舞蹈主要是为了表现出蒙古族女性温柔娴静之中的坚强与勇敢。筷子舞则是由男性舞者手执筷子,跟着节奏敲打肩部、腿部等。其舞蹈节奏明快。

(二)傣族舞在新时代中的改革和创新对于傣族舞而言,主要是云南傣族的一种民族舞蹈,基于舞蹈种类的过程中,不仅仅存在噶光以及象脚鼓舞的形式,同时也存在蝴蝶舞以及孔雀舞的形式。”嘎光指的是在过年过节这样喜庆欢乐的日子里,男女老幼,围在一起跳的舞蹈”。这样的舞蹈老少皆宜。其中,最为具有表演性和艺术性的是孔雀舞。孔雀舞在西双版纳、景谷、耿马、沧源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潞西等地区流传甚广。在傣族的民间舞蹈中,经常会出现”孔雀舞”和”象脚鼓舞”这样的舞蹈。

(三)藏族舞蹈体现的新时代精神对于藏族舞蹈而言,有着多种多样的类型,不仅仅存在牧区舞的形式,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寺院舞。虽然藏族舞蹈的名目繁多,但是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说藏族舞蹈中腰部运动和膝部运动而言,往往有着广泛的形式。这种藏族舞不同于其他舞蹈,有着相对悠久的宗教信仰,宗教色彩相对而言比较的浓厚。在举行重大的宗教仪式时,藏族人民都会起舞,通过舞蹈的方式表达他们的虔诚的信仰,对于藏族人民而言,主要是在高寒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环境较为恶劣,但是藏族人民在自然环境生存中不仅仅存在坚韧的一种毅力,同时也存在坚强的一种性格特点,基于舞蹈的特点,将身上潜在的一种文化特征不断体现,在舞蹈艺术体现中,结合文化的基础含义,实现藏族舞蹈的一种特殊性。舞蹈基础上不断地创新。我国的藏族舞蹈吸收了西方的现代舞蹈的精髓,并且将他们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些新元素的融入表达了藏族人民对生活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对于我国传统舞蹈的发展而言,作为中华民族舞蹈的一种智慧结晶,在对观众审美需求满足的同时,其审美功能相对而言比较的优越,在深厚舞蹈文化底蕴承载中,对于民族的团结有着直接性的促进作用。基于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而言,中国传统舞蹈的发展,结合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意蕴,在舞蹈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发展中,更加注重青春活力的张扬和焕发,将新时代的文采全面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