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人体解剖学

文章来源:数学论文网 发布时间: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也是介于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课。人体解剖学课程在整个医学生教育体系中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是更好地培养高级医学人才、适应当代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需要。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在国内的一些医学院校已经开展了多年,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目前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1 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的意义

  2002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将双语教学的课程定义为:使用外语教材并用外语授课的课时占50%以上课时的课程。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培养学生的双语思考和交流能力。对于医学生来说,无论将来是走向临床医疗还是从事医学科研,在对外交流及文献学习中都要求其有较好的专业外语水平。人体解剖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石。医学名词中约有 1/3来源于人体解剖学,其中许多名词在临床课程学习中还会反复出现。人体解剖学在医学双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其相关或者从其派生的英语专业词汇占医学词汇的七成以上。因此,做好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使学生能运用人体解剖学词汇进行交流,这就为培养”面向世界”的创新型医学人才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2 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国内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1980年,国家教委为了响应邓小平同志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指导思想,决定在全国几所部属院校试用英语教学。随后,一些院校开始招收长学制(六年制/七年制/八年制)本科生,尝试医学双语教学,包括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目前一些国内知名的医学院校如华西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其他一些地方医学院都开展了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的主要对象有研究生,长学制本科生,外国留学生,口腔、影像等专业本科生和输出型护理专业本科生等。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获得远期效果。毋庸置疑,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远期发展能力。但笔者认为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提高了学习难度,更适合英语水平较高的长学制本科生,而非普通本科生。即便是在长学制本科生中,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也不易取得学生认可的预期效果。而对一些普通的本科生来说,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可能会造成考试及格率明显下降。

  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得到与预期 “背道而驰”的效果,主要归咎于两点:① 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备课。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大学的解剖学教师都有较高的学历和英语水平,经历过出国锻炼。但是,即便是外语基础好、口语能力强的教师,在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中也必须付出双倍或者多倍的准备时间。既要熟悉解剖学外语教材,并从中选择适合本校实际的内容进行教学;还要钻研英语口语表达方法,以最易懂的语言教授学生。② 学生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对学生来讲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专业外语,必须付出双倍的努力和艰辛。有些学生难以适应双语教学,有些学生对双语教学有畏难情绪,甚至有个别学生对双语教学特别反感。这是学生英语水平不一所造成的。

  此外,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体系尚未健全。虽然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已开展多年,但并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规范的教学模式,也没有指导性的教学方法和衡量双语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各医学院校基本上都是从自身的双语教学理念及目标认识出发,开展的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差别较大。从选用教材到授课时数,从教师的上岗资格评定到学生双语能力的测试标准,都不尽相同。因此,师生常常陷入困惑,甚至失去信心,影响了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3 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的改进要素

  人体解剖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名词较多,因此帮助学生识记解剖学名词的英文名称是做好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的重要因素。解剖学英语词汇中有75%的词源自希腊语和拉丁语。在讲解一些源自希腊语的解剖学名词时可以适当结合希腊神话解释其意义。例如,大力神Atlas被罚背负地球,寰椎背负头颅,与其相似,故名”atlas”;擅长纺织的女子阿拉克尼(Arachne)因为挑战女神而被罚作蜘蛛,所以蛛网膜被称为”arachnoid”。此外,解剖学英语词汇中合成词所占比例很大,在讲授合成词汇时,可以将其分解成几个词根以便于学生记忆。

  例如,sternocleidomastoid(胸锁乳突肌)由sterno-(胸骨)、cleido-(锁骨)和mastoid(乳突)三个词组成;talocalcaneonavicular joint(距跟舟关节)这个词组中的单词talocalcaneonavicular是由talus(距骨)、calcaneus(跟骨)和navicular(舟骨)组成。解剖学英文词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方位词汇,包括anterior(前)、posterior(后)、left(左)、right(右)、ventral(腹侧)、dorsal(背侧)、medial(中间)、lateral(外侧)、external(外部)、internal(内部)、inferior(下)、superior(上)、deep(深)、superficial(浅)等。另一类是解剖结构的词根,包括glosso-(舌的)、pharyng-(咽的)、cardio-(心的)等解剖器官的词根,还包括sinus(窦)、sulcus(沟)、fossa(窝)、notch(切迹)等描述解剖特征的词汇。由这两类词根构成的复合词汇很多,例如anterior inferior sinus of pericardium(心包前下窦)、deep vein(深静脉)、dorsolateral tract(背外侧束)、external ear(外耳)、inferior mediastinum(下纵隔)、posterior(dorsal) median sulcus(后中间沟)、superficial cardiac plexus(心浅丛)、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肋膈隐窝)等等。

  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科,主要讲授有关人体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的知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成为人体解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能通过直观的图片,甚至是三维的动态视图,更加直观地了解人体解剖结构。让人兴奋的是,目前已经有一些专门用于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的软件和网络程序应用于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双语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医学词汇的记忆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学用书上,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自2009年以来,由刘执玉主编的《系统解剖学》英文版教材和中英文对照版教材已经正式出版,并逐渐走向成熟。适用于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软件的开发和书籍的出版,为提高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的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要做好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要完善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体系。在确定合适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上,不仅要考虑到解剖学专业知识的结构,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必须承认,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对学生而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学生必须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预习和复习。如果背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不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而强行揠苗助长,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厌烦,无法实现专业知识学习和个人素质培养的目标。

  4 结语

  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双语教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观测点之一,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符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在培养高素质医学生的同时,也能锻炼出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只要在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中,确定合适的学生层次,制定完善的教学体系,注重医学词汇的梳理,选择合适的双语教材,应用新的教学资源,就能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实现培养高素质国际型医疗人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