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上的应用

文章来源:数学论文网 发布时间:

  PBL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其主体是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引导者。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整理资料,讨论学习,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新的知识。有学者指出PBL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还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研究以我院神经科实习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PBL教学查房的价值,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神经科的实习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为50例研究组(接受PBL教学)和50例对照组(接受普通教学)。研究组年龄(18.2±0.4)岁;对照组年龄(18.5±0.5)岁;两组人员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查房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病案分析教学法,模式为”老师主导,学生参与”,即先由老师选择神经外科经典病案进行讲课,期间老师进行提问,学生进行回答,书写成病历,最后由老师对学生的作业本进行总结评价。研究组采取PBL教学法,2周查房1次,每次2h左右。分为以下步骤进行:(1)将50名学生分为2组,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将要授课的神经外科病案发放给2组学生,由学生复习或预习。(2)2组学生查找资料,寻找疾病的相关知识,对于病案中的难度问题,由组长统一整理,做好上课讨论发言的准备。(3)查房时由学生轮流主持,采集病史,老师负责协助学生对患者进行体查,根据病因、病史、临床资料进行假设,明确诊断,提出患者存在的问题。(4)老师床旁查房完毕后,组织两组学生进行讨论,汇报内容,提出诊断意见,对不同意见采取辩论形式,反驳对方的意见,进行补充或纠正。(5)老师针对学生争论的焦点、疑难点做出总结,对于学生分析不正确的地方给予改正,加深学生对病案知识的理解。

  1.3观察指标在研究组和对照组实习前进行神经外科基础理论知识考试,以评价两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习后进行神经外科理论、技能、病历书写考试,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

  1.4统计学方法将资料录入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t检验,当P<0.05时,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实习前的神经外科理论考试成绩对比研究组实习前神经外科理论考试成绩为(75.2±10.2)分,对照组为(74.9±8.7)分,两组成绩结果比较无差异(=0.25,P>0.05)。

  2.2研究组和对照组实习后神经外科理论、技能、病历书写考试成绩对比研究组实习后理论成绩、技能成绩、病历书写成绩分别为(89.5±8.4)分,(90.2±5.2)分,(86.9±8.0)分;对照组三项成绩分别为(81.5±6.4)分,(82.3±7.8)分,(79.7±12.7)分。两组三项成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PBL教学方式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发达国家中被广泛使用。该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仅作为引导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新知识。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行查阅文献、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扩展了临床横向和纵向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归纳、表达、应变能力。在床旁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对病例的总结,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当中。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对新旧知识做出判断,加速对知识的掌握。本次研究发现,两组实习后各项考试成绩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提示我们相对于传统教学,PBL教学查房更能提高实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对神经外科理论、技能、病历书写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