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李恩昌、刘宪亮撰写的《论医学生职业人格培养的必要性》一文在《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2005年1期问世之后,医学职业人格的研究接踵而至。2005年2期一组”职业人格”的文章,系统阐述了在医学领域”职业人格”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在医德教育领域颇具引领性和系统性。现代医生的职业人格的探析、职业人格视角下的医学生培养、现代医师职业人格构建、护生职业人格的角色化培养等研究不断向我们展示了医学生职业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和途径。太极拳是一种用古代的”阴阳”太极理论来解释并命名的传统拳术。”拳起于易,理成于医”,其内涵丰富,拳理精奥,经常练习并深究其含义,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和提高人格素养。本文通过对我院大学生进行太极拳的教学和训练,探讨太极拳锻炼对医学生个性特征的影响,为促进我院医学生职业人格的培养和太极拳运动的普及提供可行的参考方案。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阅读文献,了解职业人格的含义,深刻理解了太极拳的拳理对人格培养的作用。
1.2 实验法
1.2.1 对象
随机抽取徐州医学院大一学生107人。
1.2.2 设计、实施、评估者
设计、具体实施者均为第一作者,天津中医药大学王芳婷老师和徐州医学院陆文春老师为评估者。
1.2.3 方法
抽取我院大一学生107名,随机分为实验组(n=55)和对照组(n=52),将在2014/2-6月和09-12月,对实验组进行八个月、每周三次的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干预实验,而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学习。由于人格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为了强化太极拳的影响作用,教学过程中除了太极拳基本原理、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教学外,还加强对学生进行太极拳基本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讲授。
评定工具:采用戴忠恒、祝蓓里1988年修订的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问卷进行测评,该问卷由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编制,共测187道题,采用3级评分,测验包括16个一级因素和8个次级因素。其中一级因素包括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持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事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16个因子。次级因素包括适应与焦虑、内向与外向性、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怯懦与果断性、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成就因素、创造能力因素、环境适应因素8个因素。主要反映个体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
实施方法:分别于实验前和实验后两次发放问卷,测量由本文作者和我院心理学教师陆文春对所抽样班级进行统一测量,统一测试方法和测试程序,完成后统一收回问卷。1.2.4 主要观察指标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实验后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一级因素、二级因素的比较。
1.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对问卷进行基本统计,再用spss13.0forwindows对两组学生的实验前后的测试进行配对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描述性统计
2.1.1 问卷回收情况
实验前和实验后分别发放问卷107份,全部收回,有效率100%。
2.2.2 受试者基本情况男47名,女60名,平均年龄19.1岁,其中实验组男23名,女32名,平均年龄19.0岁,对照组男24名,女38名,平均年龄19.2岁。
2.2 统计分析
2.2.1 各组实验前与实验后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问卷一级因素的比较. 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一级因素比较的结果显示:实验组在聪慧性、自律性的得分明显高于实验前(P﹤ 0.01~0.05),兴奋性、怀疑性、忧虑性得分明显低于实验前(P﹤ 0.01~0.05)。对照组乐群性、世故性、实验性在实验后测试的得分高于实验前(P﹤ 0.05)。
2.2.2 各组实验前与实验后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问卷次级因素的比较. 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问卷次级因素的比较:在实验后,实验组在怯懦与果敢性、心理健康、创造能力、环境适应个性因素得分明显高于学期初(P﹤ 0.01~0.05)。对照组实验后与实验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
3 讨论
3.1 太极拳对一级人格因素的影响分析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是东方文化的瑰宝,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技击艺术。它融医学、哲理、拳理于一身,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技击、娱乐表演、调节精神生活和加强社会交往等多种功能。太极拳练习要求”心静”,”意识引导动作”,”神形合一,内外兼修”。练拳时,练习者在意识的支配下神经系统始终集中在每一个动作的准、虚实、开合、协调、连贯、圆活、变化与呼吸,思想专一,使神经系统的灵活性与均衡性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应激速度得到改善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也就是说太极拳对人体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有着特殊作用。因此,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改善练习者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平衡。
人格对于大学生非常重要,它影响着大学生的所有行为活动,医学生的职业人格对未来从事的职业尤为重要。目前普遍认为,与其他人格测量相比,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问卷是迄今最完善的人格特质评价方法。本文选择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问卷人格特质评价方法,是研究人格的经典方法,保证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通过t检验无显著差异,说明两组学生的人格特征基本情况大致相同,抽样的学生个性特征具有普遍性。实验后,实验组在聪慧性、自律性的得分明显高于实验前(P﹤ 0.01~0.05),兴奋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得分明显低于实验前(P﹤ 0.01~0.05)。对照组学期末在聪慧性、自律性因子的分值提高,说明通过学习和练习太极拳,学生的智力和自制力有所提高。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其拳理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以”阴阳学说”为指导思想,以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方式把握内涵,强调”凡身处处皆太极,一动一静俱浑然”,体现出传统哲学的和谐价值观。”平衡、对称、和谐”是自然界的根本法则,也是太极拳练习的基本原则。所以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要突出刚柔相济、开合相寓、虚实互换、快慢相兼等对立统一法则,强调”中正”、”不偏不倚”、”无过而不及”的适中,讲究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动中求静,动静结合,阴阳相生,浑然一体,达到一种中和的完美。
太极拳要求用意练拳,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十三式行动心解》中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逐,乃能便利从心……””心”是指人的思想、精神、心理状态,是人的意识的代表;”气”在古代被认为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中医上讲,”气”在体内运行变化,维持生命活动推动体内组织活动的精微物质。练习太极拳时,要使心理状态与太极拳养气合神统一起来,实现对心理的调节作用。在太极拳练习活动中,练习者必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目的地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经常参加太极拳的练习,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长期练习太极拳,对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从而增加自我控制能力,提高自律性。
太极拳是尊重自然,崇尚自然的运动。首先,心态自然。不论自己职位高低,拳艺多好,都要以平常、平凡、平静、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人和一切事物。要有良好的武德,谦虚谨慎,宽宏大度,尊师重道,克服和排除声色名利。其次,松静自然。行拳时,不惊、不喜、不悲、不愠,专心练拳,动作求静,虽动犹静。端庄自然,从容不迫。第三,拳法自然。习拳循序渐进,一切动作都符合人的生理机能。第四,呼吸自然。第五,亲近自然。练习者在有树、有水、阳光充足的的环境中练习,汲天地之精华,涤内心之污浊。从而感受天人合一,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无穷乐趣,对净化心灵,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有很大好处。
3.2 太极拳对二级人格因素的影响分析
对照组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比较,所有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问卷次级因素没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问卷次级因素在实验后的测试结果表明,怯懦与果敢型、创造能力、心理健康、环境适应个性因素明显高于学期初,具有显著差异(P<0.01~0.05),说明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能力、独立意识、环境适应的能力增强,心理健康状况也得到发展。
太极拳是一种内省拳,要求练习者细心体会太极拳的要领,并且在练习的过程中仔细探求,体悟太极拳的要领与要求,努力做到内外合一,周身一家。在这个过程中,对培养练习者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有很好的作用。另外,练太极拳时,要求用意不用力,以意导动,使练习者的意识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4 结论
医学是一门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科学,它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同时医学又是一门实践性、服务性、风险性很强的行业,医学的特殊工作性质要求医生的职业人格要体现人性化与职业化的特点。太极拳学习和练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增强自律性,降低忧虑性,使兴奋性和怀疑性得到更积极的发展,对提高学生的独立意识、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其环境适应的能力,因此太极拳运动对我院医学生的职业人格的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