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学院校英语专业公共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文章来源:数学论文网 发布时间:

  1引言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人文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这就要求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知识,而且要不断拓宽人文和科技知识,同时还要具备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医学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不断增加,社会非常需要既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的复合型人才。这就对医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西医科大学于2008 年3 月获得教育部批准招收英语专业学生,文理兼招,学制4 年,招收二本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广西。目前已有三届毕业生109 人,在校生135 人。为了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了其他院校没有开设但又意义特殊的公共课程,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进一步了解我校英语专业课程中公共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情况,我们向我校毕业生和在校生发放调查问卷,得到了可靠的调查数据,总结归纳了我校英语专业公共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2问卷调查情况

  2.1 问卷调查表的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广西医科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对公共课程设置的整体评价情况,了解专业学生对目前公共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为学院修订课程计划和改革教学内容提供依据。

  2.2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广西医科大学英语专业2010、2011 和2012 级三届101 名在校生以及2008 级和2009级两届75 名毕业生。由于2008 级毕业生发回的调查问卷不多,我们只统计了2009 级43 名毕业生的调查问卷。之所以选择以上调查对象,主要出于以下方面考虑:2009 级学生在接受调查时已经毕业,对当前人才市场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能够针对就业需求,对公共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2010、2011 和2012 级学生即将修完或正在研修本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公共课程,他们对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和课程内容基本形成了总体认识,能提出针对性的意见。

  2.3 调查结果

  (1)对于公共课程安排的时间是否合理这一问题,三个年级都有超过65%的学生认为安排一般,还有待改进。学生普遍反映,在高年级阶段,开始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如英美文学、语言学、英美概况等。通过前两年的基础学习,语言专业课程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生觉得学习压力比以前大。还有部分学生在高年级时开始准备研究生考试,所以过于集中在五、六学期开设公共课程,比较难安排学习时间,会影响专业课的学习。

  (2)每个年级都有超过50%的学生不太满意公共课程的设置,除了上述时间安排欠合理外,还有某些公共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内容偏难,如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等,对于文科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脱离了其知识基础,对于文科的学生来说,要花一定的时间来消化。还有学生认为公共课程的理论课时较多,实践课时较短,导致对于很多公共课程教师教授的知识只是泛泛学习,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在实践中。

  (3)超过50%的学生认为我院开设的公共课程实用性较强,是对专业课之外知识的有益补充。从已经毕业的学生就业方向来看,有部分到医院或培训机构从事行政或培训工作的学生,都认为公文写作、公共关系学、秘书学、公共礼仪学等课程对他们就业帮助较大,能为将来有可能从事的工作奠定知识和技能基础。在调查中也有学生表示课程内容很好,但上完课后感觉收获不大,特别集中在公文写作和秘书学这两门课程,所学知识没有得到实际的应用。

  (4)在师德方面,学生整体反馈不错,教师都能严谨治学、言传身教,注重教书育人,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组织能力,这也为展开公共课程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团队,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在对教师整体教学评价上,有超过65%的学生认为公共课的教师理论讲解透彻,但与实际脱节,因此,如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则成为教师今后努力的方向。

  (5)学生对公共课程教师的学习中更注重教师知识传递的方式及学习后的效果,其次是知识广度和课堂气氛,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注重能力的培养。学生意识到社会对毕业生提出的要求,在公共课方面希望能提高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3解决方案

  3.1 修订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指南针,培养目标的制定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规格,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前景。现在的就业形势要求我们在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考虑复合型、应用型。在进行认真思考和调研之后,新版培养方案重新制定如下: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宽泛的医学基础知识,能在外事、文化教育、旅游、外贸、医药卫生等领域从事国际医学交流与医药市场营销、翻译、教学、研究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满足社会对跨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3.2 修改公共课程设置

  我校的课程设置和别的学校不同,所有课程仅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没有必选课。针对上述学生提出的公共课程开设时间不合理问题,我们调整了文秘类课程的开设时间,即从五、六学期调整到二、三学期,让学生在高年级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后有更多的时间来消化专业知识,拓展人文学科等知识面。

  3.3 信息反馈,改变教法和教材

  我校英语专业的公共课教学任务分属不同学院,针对学生在调查中提出的课程内容很好,但上完课后感觉收获不大,特别是公文写作和秘书学这两门课程,所学知识没有得到实际的应用问题,我们与担任这些课程学院的分管领导和教师多次沟通,希望老师能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把握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方法,注意课堂的互动性,运用多种授课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针对学生提出的医学教材偏难、内容偏深的问题,我们把情况反馈给了教务处,希望能由教务处出面协调并牵头,组织成立医学课程教材编写小组,编写适合我校非医学类学生水平的医学基础课程教材,让学生能真正学到一些医学基础知识,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4结语

  本文重点关注了我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公共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我们将继续观察修改公共课程后的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希望通过该研究优化我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