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让儿童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琵琶弹奏的方法

文章来源:数学论文网 发布时间:

琵琶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族乐器,它以独特的旋律、优美的音色、宽广的音域以及丰富的演奏技巧而被誉为”弹拨乐之王”。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琵琶的演奏技巧经过不断改进、完善和创新而日渐规范,演奏形式也越发正规。与此同时,琵琶以其良好的音乐表现特性而被社会大众所喜爱。当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扩大,这进一步促进了琵琶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必须从小抓起,切实激发儿童学习琵琶的兴趣。

下面笔者就如何有效地激发儿童学习琵琶的兴趣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更好地指导儿童琵琶教育的开展。

一、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儿童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这点充分体现出兴趣在儿童学习新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性。兴趣实际上是儿童学习的动机,可以进一步内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传统的儿童琵琶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大都只是重复性地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琵琶基础知识,包括演奏的基本姿势、技巧以及理论知识等,而很少考虑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方法的感受。在这种枯燥、乏味、呆板的教学模式下,儿童学习琵琶的兴趣得不到有效的激发,无法彻底有效地使自身的琵琶演奏能力得到提升。因此,转变传统的琵琶教学观念,注重儿童学习琵琶兴趣的激发势在必行。

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及玛丽风音乐教学法等音乐教学法对提高儿童音乐教学的质量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激发儿童学习琵琶的兴趣,教师需要结合儿童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来创设一些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例如,在讲解”琵琶演奏指法”的时候,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使学生深切感知”弹”的要领,然后再借助《胖子瘦子》等音乐游戏使学生们在玩耍的过程中练习琵琶演奏的指法,从而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琵琶弹奏的指法。

又如,在讲解”一弦”和”四弦”之间的差别的时候,指导教师可以将一弦比作声音细而高的小花猫叫声,而将四弦的声音比作声音粗而低的老虎叫声,接着借助《小花猫和大老虎》音乐游戏使儿童更好地辨别一弦同四弦之间的具体区别。这样一来,儿童不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在游戏中学习,因此他们学习琵琶的兴趣自然被有效地激发出来。

二、渗透情感教育,提高儿童的乐曲感受力

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为了使儿童更好地感受乐曲中各个音符的高低情况以及音符时值的长短,进而对乐曲中所包含的思想有所感悟,与其产生共鸣,就需要儿童有一个良好的乐曲感受力。在儿童的琵琶教学过程中,琵琶乐曲的音乐特色以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对于儿童的性格养成和乐曲感受力的培养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指导教师在开展琵琶教学的时候,要合理融入情感教育,从而不断提高幼儿的乐曲感受力。

例如,在学习《小猫钓鱼》和《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两首曲子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首先进行示范演奏,以突显这两首曲子的音乐感染力,然后再根据这两首曲子的内容将其改编成童话故事讲给儿童们听,儿童们会按照相应的乐曲进行自主学习,接着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儿童们进行谈论,对应着实际的乐曲来评一评哪段表现小猫专心钓鱼、哪段表现小猫追逐蜻蜓和蝴蝶,哪段表现小熊顽皮,哪段表现洋娃娃的可爱等等,从而使儿童深切感知音乐中的情感,增强儿童的乐曲感受能力。

另外,通过这样的学习,也可以使学生明白做事情应该一心一意,不应该三心二意,否则将会一无所获。

三、开展因材施教,依据个体差异进行兴趣培养

理论上来讲,不同儿童之间,他们的智力、领悟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等均会有所不同,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在传统的琵琶学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大都是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来为全班同学教授相同曲目,布置相同的音乐任务,而很少考虑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所以实际的琵琶教学效果较差,学生学习的水平高低不如何激发儿童学习琵琶的兴趣齐,后进生倍感压力,而优等生则总感觉学习内容太少、进度太慢,这样不利于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为了确保儿童琵琶学习的适用性,使每个儿童的琵琶学习能力均有所提升,则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的高低来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制定层次化的教学目标,开展难度差异性的曲目教学。

例如,在开展琵琶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按照学生音乐感悟能力和接受能力的高低来将全班学生划分成高、低、中三个教学层次,然后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布置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并促使各阶段儿童积极进行思考和学习,从而帮助每个学生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使每个人均可以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不断增强儿童们的自信心。

又如,在六一或者元旦时,为了编排琵琶演奏,指导教师可以结合节目的欣赏性来将表演划分成完整型、普通型、简化型,从而适应不同层次儿童的需求。

四、加强实践训练,保持儿童学习琵琶的兴趣

在学生掌握了琵琶演奏的基本技巧后,指导教师还要多组织一些琵琶演奏的基本表演,从而使儿童继续保持学习琵琶的兴趣。如指法表演等等,通过《老鹰抓小鸡》和《大老虎》等音乐游戏的开展,可以使学生们充分在游戏中感受到琵琶表演的魅力,感受到学习琵琶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儿童学习琵琶的兴趣。另外,指导教师还可以定期邀请儿童的家长们与幼儿进行良好的互动,通过家长、教师和儿童的共同活动来增进他们之间的情谊,从而不断提高他们学习琵琶的兴趣。

总之,兴趣不仅可以启迪儿童心智、引领儿童成长,而且可以内化成儿童学习琵琶的动力,促使学生不断开展琵琶学习。在琵琶教学的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儿童学习兴趣的激发,渗透情感教育,提高儿童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同时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使每个学生学习琵琶的兴趣都被激发。在此基础上,指导教师还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学生保持这种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儿童学习琵琶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