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保险数学

文章来源:数学论文网 发布时间: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保障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是教师检查自身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反馈手段,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帮助学生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如何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分层次、探索、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应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视。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生数学的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一、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的联系。作业设计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作业题型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的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能自觉主动完成作业。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他家去玩,小熊说,他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小熊家吗?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可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等带有趣味性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学习四则混合计算后,我留下了《涂颜色》的课外作业,要求通过计算,把图中计算正确的式子空白处涂上颜色,当学生全部算好,涂好后,发现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出现了,学生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而不是计算后的辛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让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成点。

  二、探索性作业

  数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拓展作业的空间,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与合作交流为主的探索性作业,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作业成为学生生活的向导。

  1、观察性作业。观察是思维的门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洞悉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前,可让学生观察一些蝴蝶、倾听、天安门等平面图形,并让学生思考:你有什么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具有这种特征?学生“平移”、“旋转”,我让学生观察教室的门窗及家里的用具,找出平移和旋转的规律与特点。

  2、调查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所得的资料,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曾强学生的数感。如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后,可让学生调查本组同学的体重和身高情况,制成统计图表,并根据所得的信息给本组同学提出合理建议。在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后,我们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同学们去超市调查你感兴趣的商品的价格,根据调查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层次性作业

  由于每个孩子成长背景,文化环境,家庭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让他们各尽其能,提高作业质量。

  两步计算应用题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在最后复习整理阶段,我尝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做不同的作业:可以选择书上的练习题,也可以根据应用题的类型自己编题自己做,这样可以大大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不再觉得做应用题是件枯燥的事,但又不强求,配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需求。在数学家庭作业中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把作业分成基本题、综合题、提高题,学习困难的学生只做基本题,让这些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中间学生加些综合题,保证全体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优秀生每做一道提高题,既富有挑战性,又为他们提供了深层次的思维机会。

  作业有了层次,学生就有了选择,教学也就有了针对性,因材施教也就可以落到实处。

  在数学作业改革的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的、花样的复合体;它能够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丰富的经历,将学生的认知学习上升到情绪学习的高度,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协调发展。

  四、合作性学习

  设计合作性作业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探究内容的开放和整合,强调过程的合作和实践,为学生达到学习目的提供了问题情景和活动方式,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数学素养,塑造健全人格。

  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可以设计“算一算学校操场的面积”的实践题:给每个学习小组提供4根绳子,让学生解决量一量问题:4根绳子可以怎样量一量?怎样量可以更省时间?让学生通过现场操作,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一作业中学生会根据各自的特长合理进行分工,这种分工,其实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分层,也是学生自主的布置的分层作业。

  五、开放性作业

  如果我们能有意识的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给学生,要求他们多角度、多因果、多方位、多渠道的解决问题,允许学生突破常规,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甚至是跨越式的思维来做作业,让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教学了《长方形、正方形》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要给教室里两扇向阳的窗户做窗帘,每扇窗户高2米,宽

   1米,至少需要买多少米布?在作业交流时,学生很快解答如下:2×1×2=4(平方米)。这时一位学生提出质疑:这样买布太少,挥着不住太阳,应多买些。自由议论后,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为了便于拉开(透光)和关闭(遮光),还需把窗帘做成两幅,两幅之间要重叠一定的宽度,有的学生认为:市场上卖的布宽度和窗户宽度不一定一致,还需要根据布幅的宽度和窗户的宽度进行计算,才能确定应买布的长度。还有的学生说:质量好的布要尽量精确些,质量差的可以适当放长些,这也充分考虑了使用者的经济条件。

  注重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开放性,能让学生展开想象和创新的翅膀,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有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知识运用也更灵活,更有创意,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才能。

  总之,在数学教学作业设计环节中,布置数学作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创新。教师应做有心人,平时多阅读课外书籍,多收集学生 喜欢的趣题,多留意身边的数学,扩大知识面。根据实际情况,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精心设计合理有效的数学作业。让数学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就能最大限度的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并能真正减轻了孩子的课业负担,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数学作业设计中善于动脑子,善于创新,就会让数学作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乐于作业、善于作业,数学作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