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通过科学训练使舞者腿部肌肉线条美观

文章来源:数学论文网 发布时间:

  一、教学训练要遵循科学性

舞蹈是肢体运动的艺术,人体运动是骨骼肌收缩时牵动骨骼,从而引起人体运动的。但舞蹈又不单单止于一般的人体运动。舞蹈是通过内心情感有意识的控制支配肌肉收缩与放松的,是具有审美艺术的人体运动。这一训练目的是为了锻炼舞者的基本身体能力,规范动作要求、了解发力点、轻松自如的去运用身体。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中,基训课基本采用的是西方芭蕾的基本功训练做基础建设,加入中国古典舞元素,融入中国古典舞深韵气息,形成具有浓厚中国古典风格的舞蹈基本功训练。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芭蕾的训练是科学的符合人体解剖学、运动力学和生理学的。而芭蕾的训练规律和审美就体现在”开、绷、直”上。”开、绷、直”就是芭蕾训练的核心。”开”是芭蕾训练中下半身从髋关节开始都是向外展开的一种状态,”绷、直”是肌肉的收紧收缩的状态。

由于芭蕾的风格特征,芭蕾的运动规律一直是向外展,向长延伸,紧绷的,芭蕾很少有关节向内旋或勾脚这种动作,所以芭蕾舞者的肌肉运动走向都是延长舒展的,肌肉线条都是非常纤长的。因此,我们要先了解肌肉是如何工作的。肌肉两端的肌腱分别连在不同的骨骼上,每块肌肉两端在骨骼上的附着点可分为起点和止点,其中一部分肌肉收缩,另一部分舒张,牵引骨骼运动。肌肉的收缩性和伸展性、弹性。收缩性是肌肉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主要表现在肌肉长度的缩短和张力的变化。伸展性是肌肉受外力作用时可被拉长,但当外力解除时,被拉长的肌肉又恢复原来的长度,这种特性被称为弹性。肌肉训练还分为静力性和动力性训练两种,静力性牵拉:通过缓慢的动作将韧带、肌肉等软组织拉到最大限度时,暂时静止不动,如正压腿、侧压腿、后压腿、劈叉、耗腿、搬腿、下腰、压肩等。动力性牵拉:有节奏地重复同一动作的拉伸练习,如正踢腿、侧踢腿、外摆腿、里合腿、甩腰、翻腰、涮腰等。无论是静力训练还是动力训练,都要遵循”外开、绷直”的要求,才能使肌肉线条拉长。在古典舞训练中,教师要求学生保持外开的状态,可是在训练运动过程中,有些教师会注重学生的动作是否符合规格、身体韵律能不能连贯,就会逐渐忽略外开的要求。并且这种外开也不是”完全外开”,而是脚部踝关节的外开,而大腿在运动中会忽视外开,变成一个”分节的外开”上下不能成为一个外开的整体。这样就会改变肌肉的运动走向,肌肉就不是外开向外的拉长延伸。在中国古典舞中,有很多高难度的技术技巧,如:大跳(接一些空中翻转技巧)、转(挥鞭转接连续舞姿双圈)、翻(串翻身或是加跳跃的翻身)等。这些技巧需要大量的力量支持,拥有过人的爆发力和力量就能完美的完成这些技术技巧。所以教师会注重对学生的力量训练,在这一训练过程中,如踢腿、弹跳等力量性训练就会增加,如果训练不当,可能会导致大腿线条不够纤长优美。

  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强调一切训练走向的核心都要从”外开”出发,最后也要回到”外开”,这样才能训练出力量的同时又保持纤长匀称的大腿肌肉线条。

  二、中国古典舞风格特征的韵律性

  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芭蕾和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征。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征,它不同于芭蕾一直是追求高贵优雅的姿态,一直是在”向上生长”的运动规律。芭蕾的运动规律是持续肌肉收缩,所以芭蕾舞者基本上是肌肉拉长收缩的状态。并且芭蕾要求”开、绷、直”的状态,当”开和收缩”相遇,人体的肌肉就会呈一个”螺旋”向上的状态,长期保持在这种收缩紧绷的状态下,腿部线条就会被伸展拉长。肌肉长时间在拉长延伸、外开紧绷的状态下运动,常年这样训练,腿部线条就会保持纤长。而中国古典舞中包含大幅度的身体韵律”提、沉、冲、靠、含”等运动规律。中国自古就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中庸、厚积薄发为文化底蕴。中国古典舞是一种吸收了京剧、武术、昆曲、太极等各种元素的舞种。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征是多元化的,在这些元素中,都是以”气”为运动规律的,在运动中积蓄力量,借力打力。这些元素中也包含很多”含、沉”等。古典舞的动作风格规律讲究”圆、曲、拧、倾”。配合着身韵的”提、沉、冲、靠、腆、移、横拧”。并且古典舞的运动规律讲究的是”欲左向右、欲高则低”。这就体现了中国古典舞是起承转合细致入微的舞种。舞蹈本身就要讲究气息的运用,中国古典舞更是要在”呼吸中做动作的”。所以在”一收缩、一张弛”的运动规律下,中国古典舞的舞者在运动中就不能始终坚持”外开、紧绷收缩”的状态,肌肉就缩短了伸展性运动的长度,肌肉是在”一吸气:肌肉收缩、一吐气:肌肉松弛”的运动规律下工作的,这也就无形中增加了舞者骨骼肌的运动量。并且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具有鲜明目的性,它更强调舞者要有力量、爆发力。拥有有力量的身体条件,才能做到快慢、收放自如的状态。经过以上的一系列训练,中国古典舞的舞者们腿部肌肉较发达,容易横向生长,也是线条不优美的原因。

  三、舞者腿部肌肉线条的美观性

  舞蹈艺术作品是一种体现在舞台上的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综合性的表演艺术。舞蹈是直观的赏心悦目的”人体” 表演性艺术。所以一个舞者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自身形态的美观性也占有一定比重。人体不仅在静态造型中要有美的体现,在动态的运动中更要有美的体现,这就要求舞者要有良好的优美纤长的身体肌肉线条。这种人体美是健康的,是有运动的生命力的肌肉线条的美感。纤长中健美。

  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有训练的规范要求,每个教师之间有着各自的方法,但主要的教学的内容、训练目的、方向却是一致的。但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当然也会存在先天遗传基因的差异,每个人身体的生长发育情况也是不同的。还有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没有按照教师的规范要求进行练习,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动作,非但不会达到训练的效果,反而会出现肌肉松弛的身体状态,久而久之,在长年的训练中就会形成一种运动习惯,没有收紧、外开、延伸的要求,就会影响了后天身体肌肉运动生长,肌肉得不到正常的训练,而是松懈,也达不到力量的积累也没有腿部肌肉线条的塑造,就可能会导致腿型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通过以上的梳理,有三点原因。1.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中,学生腿部肌肉粗壮的原因是,基本功训练中对”外开”规范要求的忽略。教师应该反复的强调”收紧、外开、延伸”的动作规范,使学生能够时刻谨记动作要领。并且学生的自身生理条件、后天成长发育的情况以及课堂训练对自身要求的认真程度。2. 学生要自觉遵守动作的要领规范,认真的对待课堂训练,做到不偷懒不松懈。3.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运动规律使然。但三者中最主要的还是在”外开”的规范要求上,教师和学生要做到”你说我做”默契配合,才能训练出优美的腿部线条与力量能力并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