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羊舞”遗存研究

文章来源:数学论文网 发布时间:

据统计,菏泽地区的民俗舞蹈艺术种类较为丰富,约68种之多,其中流传于邺城县的商羊舞这门民间艺术就在这片沃土上绽放,并于2008年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商羊舞的渊源与戏剧因素初显

商羊传说是代表吉祥的一种水鸟。每每即将下雨之时,商羊鸟便从远处飞来,在杏花岗上追逐嬉戏,一直到天降大雨才慢慢离去。在<说苑·辨物》(西汉刘向)中曰:”齐有飞鸟,一足,来下比于殿前,舒翅而跳。齐侯大怪之,又使聘问孔子,孔子曰:此名为商羊,急告民趣治沟渠,天降大雨。于是如之,天果大雨,诸国皆水,齐独以安。”几这是目前文献记载中能够查阅到最早关于商羊知雨的历史记载。<论衡·变动》(东汉工充)一书说:”商羊者,知雨之物也。天且雨,屈其一足起舞矣。”、之此处阐述了商羊鸟在天即将大雨、屈其一脚,起舞活动的特征。<孔子家语·辨证》(三国工肃编纂)中也有相同内容的记载:”齐有一足之鸟,飞巢于宫庙下,下于殿前,舒翅而跳。齐侯大怪之,使聘鲁问孔子,孔子曰:此鸟名曰商羊,水祥也。昔童儿有屈其一脚,振迅两眉而跳,且谣曰:天将大雨,商羊起舞。”、凡此段文献记载充分说明了远在春秋之前,就己经有儿童模仿商羊鸟屈其一足进行跳舞求雨的史实。<聊斋志异·跳神篇》(蒲松龄)更是对”商羊舞”的动作体态做了舞蹈语高记载:”妇束短幅裙,屈一足,作商羊舞”。

无论文献是如何记载的,恰恰儿童、妇孺模仿商羊鸟屈其一足进行跳舞求雨的画而动作记载,止符合了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和印度的第一部戏剧理论著作<舞论》中表述的对戏剧木质的认识:”戏剧是对各种生物的行动的模仿。”那么这种模仿或许就是古老的舞蹈戏剧化最初的艺术体现形式,无论是戏剧的舞蹈化还是舞蹈的戏剧化都是用来体现艺术的基木形式.主要是用来抒发感情并进行相互交流的艺术手段。

二、商羊舞的风格略谈与戏剧模仿说 民间舞蹈的精髓所在就是艺术风格,具有浓厚的艺术生命力。<美学概论》书中对于艺术风格是这样解释的:”艺术风格作为一种表现形态,有如人的风度一样,它是从艺术作品的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特点,是由独特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艺术家主观方而的特点和题材的客观特征相统一所造成的一种难于说明却不难感觉的独特而貌”。5;这段话的木质在于说明艺术风格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主、客观条件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统一等都是形成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商羊舞作为一门艺术,也要遵循艺术规律,既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也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存在。

表演商羊舞,一般情沉下需12人或18人,男女各半,弦乐者2人,锣鼓手4人。道具为长短各一的夹板,名为”响板”,上端整齐,并连接在一起,舞者每人一副。一般表演商羊舞时需30多分钟,一边舞蹈一边诵唱。商羊舞蹈动作变化不多,相对动作单一化,有时候只是重复动作,调度队形而己。动作要领:做动作时,动力腿小腿弯曲抬起,身体重心留到后而。一般是男舞者左手拿”响板”的长板,右手拿短板;女舞者一般是右手拿”响板’,的长板,左手拿短板,长短板不断的击打发出清脆和谐的乐音。行走路线为:大圆场、阴阳八卦图、一龙叶须、绕八字、卷箔、剪子股、里罗城、外罗城、咯蹬步、踌躇步等这些专有队形名称。商羊舞的动作雏形是模仿商羊鸟屈其一足蹦跳而来,在千年不变的对商羊鸟动作模仿的过程中,更通过艺术加工形成t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与戏剧模仿。无形之中的对生物行动的模仿也止符合了亚里士多德的”戏剧是对各种生物的行动的模仿’,一说.因此戏剧化因素在商羊舞蹈中逐渐的显现出来,并为舞蹈与戏剧的完美结合做出贡献。

三、商羊舞的功能

商羊舞的出现和宗教有养千兹万缕的联系,朦胧又神秘。远古时代,人类还不具备真止认知大自然和改造大自然的能力,对于大自然的一些变化具有恐惧之感,为了得到神灵的佑护,更好的生存,实现人类对各种美好生活的憧憬,于是便出现了一些类似于法术的祭祀仪式。祈求五谷丰登,无灾无难,生活幸福。

商羊舞的祭祀性

古代人为了消灭灾难,常常举行传统祭祀仪式,以求获福。零”这种祭祀仪式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周代,是由”舞”衍变过来的,殷商时期”舞”作为主要的祭祀求雨方式经过不断地发展,最终被零”所代替,这止是符合艺术形式的历史发展规律。到了周代,帝工祭祀求雨仪式的主要表达方式就是”零”,,零”的表现方式在历朝历代祭祀仪式中呈现出来的也不太一样,具有非常明显的变化。在文献中具有记载。郑注:”吁磋求雨之祭也。’说文解字》卷一一下:,夏祭乐于赤帝以祈甘雨也。”《尔雅·释训》:”舞,号零也。”郭注:零之祭,舞者吁磋而请雨。”、氏通过以上文献记载,古代表现”零”的祭祀求雨的方式中,最终目的都是通过祭典天地间之神灵以求达到农作物得到丰收,老百姓过生幸福的生活。

同时流传于民间的另一种”零”,舞的祭祀方式与之不同之处是只有舞没有乐,祭祀规模小,是专门在十旱时候祭祀求雨用的。祭祀整个过程而目凝重,潜心祈祷。舞者而部需用颜料涂抹,上身赤裸,手拿代表神圣的牛脚骨,整个队伍有节奏的来同将一足跳动,这种类似于原始社会巫术的祭祀方式向通过人与神的交流,来唤醒神灵,以求达到降雨的目的。这也是就是商羊舞的前身,更可以说是商羊舞艺术形态的雏形,一直延续至今。甚至,也可以说商羊舞的存在是证明零舞在民间遗存延续下来的其中一种体现。

延续了千年的传统文化深刻地影响养后人,当地的生活风俗、文化背景、民俗信仰等和这种做法、行为都有很深的渊源。随养祭祀仪式的不断衍变,邺城县杏花岗三官庙中供奉养尧舜禹三大神像,祭祀仪式的传承,求神拜神的习俗依然存在,祈求平安,五谷丰登。这体现了在五千年文明历史下的封建迷信色彩依然深刻的遗存在劳动人民的心中,善良的劳动人民希望通过这种虔诚的祈祷祭祀方式,能够获达到美好的愿望和幸福的生活。体现了以食为天以民为木的根木思想和意愿。更好地证明了劳动人民的质朴、善良。

商羊舞的娱乐性和传承性

改革开放后,商羊舞经过不断被有关部门挖掘、整理和改革,焕然一新,重新寻找到艺术赋予的生命力,并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久远的历史渊源享誉民间舞坛,最终于2008年登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舞台。使古老独特的商羊舞在菏泽得到更为广泛地发展和传承。

1954年,民间艺人陈传珍和赵子林,第一次对商羊舞的形态、队形等进行了重新演绎,陈凤娥(现商羊舞代表性传承人)作为舞蹈队员之一;陈泽川(现商羊舞代表性传承人)都为重新演绎的商羊舞付出了艰辛的工作,经过重新编排的商羊舞于1955年山东省济南举行的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中,舞蹈队过关斩将、荣获节目整理和演出一等奖。此次汇演也受到专家的重视,此后的几年间,我国公安部、政治部和北京等地的舞蹈学校陆续派专家和学员到达邺城县杏花岗挖掘、整理和学习商羊舞。1975年到1995年,邺城县不仅培养了大批的年轻学员,并在在历年历届的文艺汇演中,取得了很好的比赛成绩,将商羊舞永远的传承并弘扬下去。

四、结语

商羊舞的历史转变,改变了以往的祭祀礼仪,而地方的其他民俗艺术形式则更多地融进了商羊舞,与竹马、花船、高跷等民间艺术形式穿插同场进行演出,再配上一些民族兹弦乐器,既丰富了舞蹈内容.又体现了我国民间艺术的丰富性、娱乐性和多样性。当地人们在商羊舞几千年文明历史厚重感的背后,体现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在感受新社会下幸福生活的同时,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杏花岗上商羊舞这种古老的祭祀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