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表达式的数学语言和数学能力

文章来源:数学论文网 发布时间:

浅谈数学语言及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数学语言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cOM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的、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表达能力。

  对小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要努力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一、准确性

  数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无论是下定义,还是做判断,都要求用词恰当,描述贴切,不允许有丝毫偏差。如,“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绝不能说成“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二、条理性

  数学的逻辑性要求数学语言的表达必须有层次、有条理。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无序向有序的过渡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有效的指导和示范不可或缺。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应用”时,教材在练习中有一道题,要求学生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其中第(1)题给学生的表述作了提示:“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份,三好学生有这样的( )份。”通过这样明确的引导,就有助于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分析和表达。

  三、简洁性和完整性

  数学语言更多的是“记叙”,很少有“描写”“比喻”和“夸张”。所以,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应该言简意赅、干净利落。例如,小红去商店买了4支钢笔,每支21元,付给营业员100元,应找回多少元?在审题时,不少学生都习惯于把原题一字不漏地重新复述一遍。这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达:题目告诉我们钢笔的单价、数量和付出的钱数,求找回的钱数。

  要求学生能够学会使用简洁的数学语言,并不意味着不要求学生完整地回答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常常习惯于使用“只言片语”。例如,师:3/8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生:是1/8,有3个。有些学生在写答案时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语言表达的惰性。简洁并不等于简化。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用简洁概括、连贯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实现完整与简洁的完美统一。

  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付出百倍的耐心和恒心。

  四、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小学生阶段的年龄特征是模仿性较强,教师就是他们的楷模,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处处模范地使用数学语言,对学生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符合“清晰、严谨、通俗、简洁”的要求,且要有启发性,善于引导学生,还要有趣味性,使人喜闻乐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对普通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译工作有所重视。普通语言是学生熟悉的,用它来表达事物,学生容易理解,通过互译就可以使抽象的数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借鉴,从而能透彻理解,运用自如。 数学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时,除用语言讲解外,还需大量的板书进行推导演算。教师的推导演算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便于观察和记忆。这种认真、严谨的推导演算也能给学生起很好的示范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因此,考究教学语言,精心设计板书,是数学教师备课时必须认真对待的一项工作。试想教师上课词不达意,板书零乱,详略不当,用一些不恰当的比喻来描述数学事实,使人不得要领,这不但不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十分有害的。

  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数学教科书,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语言的必要性。

  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的主要源泉,同时也是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事实的典范。各种数学符号、数学图形都是数学里的特殊语言,它们的意义、用法或画法在教科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且有典型的范例。从历史上看,数学符号、图形的引进是数学发展的必要,每个数学符号或图形都有它的优越性。其含义和用法,在教科书中也有确切的说明。因此,数学教科书不但是传授知识的教材,而且也是学习数学语言的教科书和工具书。应当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指导学生认真学习书中陈述各种数学事实的方法和措词,逐步养成严谨、规范的表达习惯。

 六、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和转化训练,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和训练。首先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对数学的概念、公式、法则有确切的掌握,才有可能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数学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知识上的缺陷,必然带来语言表达上的缺陷。因此,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口答.cOM和习题解答给与适当地指导,要求他们尽量仿照教科书的有关陈述来作答,对学生进行规范化训练,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无疑是有益的。此外,让学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解题程序,让学生用语言有条理的表达思考的过程,由易到难,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转化能力。

  其次要重视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数学语言相互转化。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数学语言互相转化的训练,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抓“实质”与“事件”的训练,所谓“实质”就是在学生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他们去掉事件的叙述,讲出题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再变为文字题叙述出来。例如,我讲一道分数应用题“某市去年植树21万棵,今年植树比去年多1/3,今年植树多少万棵?”通过分析题意,引导学生抽象出问题的实质并叙述出来:把去年植树21万棵看作单位“1”,求今年植树多少万棵,也就是求去年植树数的(1+1/3)是多少,进而叙述为求21的(1+1/3)是多少。所谓“事件”,即把简单的式子题用不同方式叙述成文字题,把简单的文字题再改编为应用题。如把上题再反过来的中的训练。开始让学生模仿练习,再逐步让学生自己表述,这样学生不但积极性高,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应用题能力,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七、教学中注意剖析学生语言表达上的缺陷,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语言表达上的缺陷或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辨明陈述中的错误,找出原因,从中吸取教训,这对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正面的指导诚然十分重要,但反面的教训有时会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对于学生语言陈述中的缺陷或错误,若只是简单地予以否定,或代替学生做正确的陈述,而不注意对其错误进行认真地剖析,引导他们找出产生错误的根源,这种做法简单省事,但学生得益甚微。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长期以来学生形成了数学难学及对数学有所畏惧的心理定势,再加上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怕自己说错被同学嘲笑,被老师讥讽、批评,或者是有自卑心理等,认为只有老师、优等生才有权利去说去写,这些都阻碍了学生学习数学语言和进行数学表达。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与教师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言,对每个学生的每次发言都给予充分地肯定与正确地引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让学生在课堂上毫无顾忌,畅所欲言,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