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是二十世纪最热门的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也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但是,对于信息技术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轻视或否定的态度。本文从对几名有代表性的教师的访谈出发,对当前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几种态度进行了一个概括,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
对中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态度的分析
摘要:
信息技术是二十世纪最热门的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也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但是,对于信息技术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轻视或否定的态度。本文从对几名有代表性的教师的访谈出发,对当前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几种态度进行了一个概括,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教学、课件、态度、特点
历史上几乎每一项技术的进步都带来了思想和观念的更新,人们拒绝接受新的技术的同时也表明人们坚持原来的观念不愿意有所变化。在是否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定义广泛,无法一一分析,在此仅将其限于学校中教师最为常用的课件上)应用于课堂教学这个问题上教师表现出了多种态度,大部分的年轻教师都不拒绝这个新生事物。然而不同教师接受的程度是不同的,经过分析访谈资料,我发现可以把教师表现出的心态分为三类:被动接受型、能力展示型和主动探索型。教师的态度不同,对外部条件的解释也有所不同,行为也就会有所不同。下面,详细分析教师的三种心态。
一、被动接受型
持有这种心态的教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也想尝试一下”,可是他们大多就仅停留在“想”的阶段,很少付诸行动。就像老师所说的:“想想就完了,实际上我做不到。”、甚至根本“没动这方面的心思”。即便是有所行动,也是在多方面的压力下。下面是跟A老师的一段对话:
问:你自己做过课件吗?
A老师:做过一点点,就会用那个PowerPoint。
我: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A老师:哎,就最近。
问:是不是学校要求使用课件或要上公开课比赛才会想到要用课件?
A老师:对,其实自己本来也有心要做,关键还是不知道怎么去做。所以一般先找现成的,实在没有了再自己想办法弄一个。
问:你觉得做这些占用你很多时间吗?
A 老师:挺忙的,想学一学还挺难挤出时间来的。每天又有很多的应该做的事情,因而,无论是学习制作课件还是计算机知识都被放在所有计划的后面,我觉得老是没有时间,整天在忙。……正事我都找不出时间,哪还有时间干这个?
上述老师的态度在学校里并不少见,且在访谈中经常可以感觉到,这类教师强调客观条件的约束和困难比较多,对于设备方面,被动接受型的教师非常看重设备的易用性,如果感觉“不方便”, “麻烦” 或者“耗时间”的话,就马上选择放弃使用;同时为了说服自己“心安理得”地不使用课件,这类教师对于课件的使用效果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怀疑态度。认为用不用课件、多媒体其实效果差不多,没什么特别之处。
另外,学生的素质不高也是这类教师强调的原因之一。学生的接受能力太差,没办法之下才想到采用课件的方式来授课。这种类型的教师使用课件的最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兴趣,用这种技术的手段让学生的注意力放在教师或是课堂上。B老师:衡量一个老师首先就是课讲得好,再一个就是还要成绩好。你要成绩好,……就只能从课堂上吸引他们吧。那我觉得电脑上的这个——对学生的吸引力还是比较大的。再一个我将来老了,学生一看,这么老的老师,一点吸引力都没有(笑着说),我总得找一点吸引——反正得吸引他们我觉得。第二个目的也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将比较抽象难懂的理论通过多媒体技术变得直观、形象、易于理解。
问:做课件的时候,你想得比较多的是什么?
B老师:那我还是从这个课出发,这个课的重点难点在那儿,难点——学生不好理解,怎么让他去理解。课的框架——就我目前而言,在教学上没有改变。
B老师:我觉得我们有些东西(指物理教学)理解起来不是那么直观的,抽象。如果能用动画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直观一点,形象一点,学生可能接受的更好一些,他记得也比较清楚。但是苦于现在的水平还是不行。
我:你觉得你最大的困难是水平?
B老师:关键是那个动画制作。
被动接受型教师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乏计算机知识,所以对他们来说,准备课件的工作量就很大,而在课堂上,教师忙于对付计算机的各种操作,很难和学生交流,也就感到失去了对学生的控制。
总之,被动接受型教师虽然意识到了课件进入课堂的发展趋势,但依然还处于观望、犹豫状态,他们等着学校提供全面的支持,希望有现成的课件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他们强调困难,没有素材没有时间没有足够的培训,甚至没有好的高素质的学生配合,因此他们的行为表现为“想”、或者是“做而不用”。
二、能力展示型
这种类型的教师通常把能够制作课件和使用课件上课视作一种能力,他们往往是最先尝试使用这些新事物的教师。对这样的教师来说,计算机是他们的一个兴趣所在,用课件这样的方式上几堂课,一方面是展示他们有这样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自己的兴趣。
问:你最初做课件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想法?
C老师:当时倒也没有什么想法。那时买了计算机以后吧,看人家做的一些东西,觉得比较有意思,就试着弄一弄,就是出于这种想法。倒是没有非要达到一种什么目的或是一种什么层次。
问:你有没有想过针对你的教学呢?
C老师:这我倒没想过,就是人家能做到我能不能做到。——就是一种兴趣一种爱好。后来吧我看人家上课用了这个,既然慢慢经过一段学习,掌握了这个技术,那就可以运用到教学当中去。还是因为比较喜欢吧。
问:那你觉得对你上课有效果吗?能提高你的上课效果吗?
C老师:你要说提高效果,肯定有。……但是我们现在很难让它起大作用。一个是时间上,一个是资料上,基本上没法满足教学的要求。做这么一个课件,两三天是不够的。那你做了将近一个礼拜只为了这一节课的话,那么这一节课就只能作为一种展示课来讲。要是每一节课都这么讲,那要经过几年的积累以后。但几年之后,你原先作的那些东西就落后了。现在我觉得,中学做课件来讲课,只能是作为一种展示,就是展示我们学校有这种人,展示这个人有这个技术,能够运用多媒体这种手段而已。
能力展示型的教师对学校提供的设备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因为他们大多很早自己在家中就配有计算机,喜欢钻研计算机方面的问题,主动学习计算机知识。但他们也需要学校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充裕的时间,让老师可以将课件做得非常精彩,不但“文字的、图片的、视听的以及动画的”都要有,而且各种技术手段都尽量运用其中。这类教师的课件,课堂上最主要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思考问题,所以,花团锦簇包罗万象是这些课件的特点。然而,教师并不认为课件可以代替传统的班级集体授课,只是把课件当作是一段紧张学习的调节,一种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
对这种类型的教师来说,课堂控制也会是一个问题,但不是主要的问题。教师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但他们所担心的是师生的情感交流少了,课堂上学生动手机会少了,教学的效果不可以预计的过高。因此,对于这类教师来说,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是某种新生事物,他们并不排斥,但也只是浅尝即止,有一点“不过如此”的意思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