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药药氧配合足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

文章来源:数学论文网 发布时间:

?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脑梗死又名中风,中医认为中风主要病因为脑络不通,髓海失养,将中药通过鼻腔吸入,以达到活血通窍、补肾荣脑的治疗作用。足针是近年来高允旺教授在《脑病心悟》中提出的一种治疗脑梗死的有效针法。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 – specific enolase,NSE) 和S -100β 蛋白是被广泛研究的脑损伤早期诊断和评价预后的血清生化指标[1],具有高度特异性。本研究通过观察中药加氧雾化吸入配合足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其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2 年4 月—2013 年4 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 例,符合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 1)中老年患者,急性起病。( 2) 症状: 有偏瘫、偏身麻木、失语等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3) 体征: 有中枢性肢体瘫痪或中枢性面舌瘫的体征或病理征阳性,肢体感觉障碍等。( 4) 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5) 辅助检查: 头颅CT 显示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的低密度梗死灶( 超早期可不显影) 或MRI 显示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的脑组织长T1、长T2 信号改变。纳入标准:( 1) 年龄< 80 岁; ( 2) 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 ( 3) 发病3 天内入院; ⑷有神经功能缺损。3. 排除标准: ( 1) 脑出血及其他系统出血倾向; ( 2) 严重的全身其它系统疾病; ( 3) 近1 月有手术或外伤史; ( 4) 对药氧中药物过敏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A 34 例,其中男20 例,女14 例,年龄48 ~ 77 岁,平均( 64. 1 ± 11. 8) 岁。对照组B 33 例,其中男23 例,女10 例,年龄46 ~ 78 岁,平均( 63. 6 ± 12. 3) 岁; 对照组C 33 例,其中男22 例,女11 例,年龄46 ~ 78 岁,平均( 63. 7 ± 12. 7) 岁; 3 组患者一般资料均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为住院患者共100 例,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A、B、C 3 组,其中A 组为治疗组A( 中药加氧雾化吸入配合足针治疗) 34 例; 对照组B( 普通氧+ 足针治疗) 33 例; 对照组C 组( 单纯足针治疗) 33 例,3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预防并发症等常规治疗。

  1. 2. 1 治疗组

  A 将具有补肾荣脑、活血开窍等功效的中药( 药物: 石菖蒲10 g,丹参20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10 g,当_______归10 g,桑葚20 g,枸杞20 g,白芥子10 g 等) 提取其有效成分,制成药氧液,取药液50 mL,以1: 3 的比例兑蒸馏水后混合置入湿化瓶中,针刺时与低流量氧气一起吸入,每次吸30 min,氧气流量为1. 5 L /min; 吸入药氧的同时施以足针治疗。足针取穴( 参考文献[2]) : 醒脑( 在足第二趾趾腹中心) ,开窍( 在足第三趾趾腹中心) ,神明( 在足大拇趾趾腹中心) ,扩络( 在足背,第一、二趾骨间,行间穴与太冲穴1 /2 处) ,抬腿( 在足背,第一二趾间缝纹端内0. 1 寸) ,兴奋( 在足背,第一、二趾骨间,行间穴与太冲穴3 /4 处) ; 对照组B: 针刺时给予普通氧气吸入( 1. 5 L /min) ,每次吸30 min,针刺取穴同治疗组;对照组C: 单纯足针治疗,针刺取穴同治疗组。以上3 组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 次, 14 次为1 个疗程。

  1. 3 疗效评定( 1) 观察3 组治疗14d 后MESSS 和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3 组治疗前后自身评分变化及组间变化,观察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则有意义) 。( 2) 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3 组患者血清NSE、S -100β 蛋白自身前后变化及3 组组间变化,观察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则有意义) 。

  1. 4 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 检测,NSE、S – 100β 试剂盒均购自贵阳爱瑞生物医学研究所,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 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 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χ2 检验及t 检验,P < 0. 05 或< 0. 01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治疗前后

  MESSS 和BI 评分比较

  2. 2 3 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SE、S – 100β 的变化见表2。表2 3 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SE 和S -100β 水平的变化3 讨论本资料严格按随机分组,结果显示3 组血清NSE、S -100β 蛋白等异常指标得到改善,MESSS 和BI 评分改善,3 组疗法均对急性脑梗死均有一定疗效,但3 组无论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还是血清NSE 和S – 100β 水平,治疗组A 疗效均优于对照组。NSE 是糖酵解过程中的催化酶,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内,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其含量可敏感而特异性地反应神经元损伤程度,对早期直接而准确地了解脑损伤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S – 100β 蛋白主要位于中枢神经的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以及周围神经的施万细胞内,脑损伤后常伴有机械性脑细胞破坏和血脑屏障受损,从而使S – 100β 蛋白进入血液循环。因此,检测血清中的NSE、S – 100β 蛋白的含量变化可以反映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损害程度[4]。本药氧中使用红花、川芎、桃仁活血化瘀,桑葚、枸杞补肾荣脑,川芎入肝胆经,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寒痹筋挛,头痛,半身不遂。桃仁,苦、甘,平,活血祛瘀,兼以润肠通便; 桑葚,甘、酸、性寒,滋阴养血生津; 枸杞滋阴补肾; 全方共奏补肾荣脑、活血开窍之功。《辨证录》: “鼻窍通脑”; 认为”药气从口、鼻孔中直达肺,通经贯络,透彻周身,卒病治疴,从症用之,以助服药之所不及”。

  药物能直接到达作用部位,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减少药物用量。而中药加氧雾化吸入,药物经鼻雾化吸入给药,药物经鼻黏膜吸收入脑主要经嗅神经通路、嗅黏膜上皮通路和血液循环通路3 条通路,绕过脑- 脑脊液屏障和血- 脑屏障( BBB) 达到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目的[5]。在药氧雾化吸入的同时配合足针治疗,头足相应,经络相通,体现了中医中药多靶点干预的优势。足针是近年来高允旺教授在《脑病心悟》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治疗脑梗死的针法,《类经. 经络类》曰”精藏于肾,肾通于脑,故精成而脑髓生”,而肾气原穴的流注部位太溪就在足部,而手足三阳经均从头走足,正所谓头足相应,经络相对,调和气血,平秘阴阳,从而恢复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许多早期研究也表明,药氧雾化吸入配合针刺治疗明显优于单一治疗方法: 康国喜等[6]将150 例中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药氧加针刺治疗,与针氧组、针刺组对比后,结果提示药氧针刺组疗效最好。而近期梁宏业等[6]研究证明足针联合其它针刺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较其它单一针刺法疗效更佳,尤其提出了足针的临床特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