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集调名体我们在元代散曲中就可以见到,元代散曲家王仲元采用联缀调名之法创作过两个散套〔中吕粉蝶儿〕《题秋怨》和〔中吕粉蝶儿〕《题情》,明代中期散曲家陈铎、徐文昭等也都作过这类散曲,这些作品均是以各个曲牌联缀成曲句曲文以抒情达意的,如王仲元《题情》中的〔中吕粉蝶儿〕一曲:
金盏儿里倦饮香醪,盼到那赏花时甚实会欢笑。别人都喜春来,惟我心焦。出得那庆东原,离亭宴,暗伤怀抱,贪看那喜游蜂蝶恋花梢,想起贺新郎不知消耗。
曲子中使用了〔金盏儿〕〔赏花时〕〔喜春来〕〔庆东原〕〔离亭宴〕〔蝶恋花〕〔贺新郎〕等曲牌联缀成句,曲牌使用自然无痕,融于曲意之中。我们在明清歌谣时调中也可以看到不少这样的集调名体作品,比如《摘锦奇音》中有一支歌谣时调〔劈破玉〕《曲牌名》:
集贤宾亲亲来陪奉,沽美酒莫把金杯空,双声子唱一曲花心动。点绛唇儿窄,脸带小桃红。沉醉东风,沉醉东风,情况大不同。很显然,这支使用〔劈破玉〕曲调的歌谣时调中集合联缀了〔集贤宾〕〔沽美酒〕〔双声子〕〔点绛唇〕〔小桃红〕〔沉醉东风〕这些散曲曲牌名称。又如《大明天下春》卷四中的〔楚江秋曲〕:
虞美人病缠,倘秀才忙把药来点,山坡羊宰倒告苍天。焚动桂枝香,保佑他身清健。那时节集贤宾贺太平,好姐姐都欢忭,称人心无嗟怨。普天乐吾门独盛,快活三喜共团圆。曲作中联缀了〔虞美人〕〔倘秀才〕〔山坡羊〕〔桂枝香〕〔集贤宾〕〔贺太平〕〔好姐姐〕〔普天乐〕〔快活三〕等曲牌名称。以散曲曲牌名称作为素材来创作歌谣时调,这本身就说明了散曲对歌谣时调所产生的影响; 同时,这种联缀曲牌名称来作曲的方式也说明了散曲集名体对歌谣时调的创作方式产生了影响。
明清歌谣时调在学习了集调名体这种体式之后,还对其进行了发展推衍。明清歌谣时调中还有一些专门联缀歌谣时调自创专属曲调名和混合联缀散曲曲牌名与歌谣时调自创专属曲调名的作品,例如《霓裳续谱》卷八的〔平岔〕《手拿着打枣竿》中就使用了一些歌谣时调自创专属曲调名来联缀成曲文:
手拿着打枣竿,呀呀呦,恨只恨那小靠山。他和我两头瞒,叠落金钱被你诓了去,把一个黄鹂调儿,砸了个七八瓣。你还背地里,欺负我的粉红莲儿。
这支曲子中的〔打枣竿〕〔呀呀呦〕〔小靠山〕〔两头瞒〕〔叠落金钱〕〔黄鹂调〕〔粉红莲〕都是歌谣时调的自创专属曲调; 而《白雪遗音》卷三有一首〔八角鼓〕《曲牌》则是混合联缀了两类曲调名:
南罗耍孩,叠落金钱银纽丝,编定剪靛花,玉娥郎,相亲哩啰莲。刮地风吹动打枣竿,寄生草生在罗江怨。小开门,太平年,柳青娘怀抱孝顺歌,哭皇天,一心要坐个倒推船。
曲子中的〔耍孩儿〕〔刮地风〕〔寄生草〕〔罗江怨〕〔孝顺歌〕〔哭皇天〕是来自散曲的曲牌名称,而〔南罗儿〕〔叠落金钱〕〔银纽丝〕〔剪靛花〕〔玉娥郎〕〔打枣竿〕〔太平年〕〔柳青娘〕和〔倒推船〕则是歌谣时调自创的曲调名称。以上歌谣时调中的这两种联缀曲调名称的方式都是对散曲集调名体创作方式的发展。
此外,在明清歌谣时调中,集调名体还衍生出了集合联缀骨牌名的作品,如《摘锦奇音》中的〔劈破玉〕《骨牌名》:
俏冤家我与你双携手,踏梯望月,昼夜亭上情欢娱。取下八珠环,脱了锦裙襕。好似蝶恋着花枝,好似蝶恋着花枝,双龙入了海。
其中的”踏梯望月””八珠环””锦裙襕””蝶恋花枝””双龙入海”都是骨牌名。这类作品在明清歌谣时调中还有不少,这些作品的出现都说明明清歌谣时调在学习了散曲的集调名形式之后不仅能够很好地运用,而且还对其进行了发展。
二
除了集调名体之外,我们还可以见到一些集药名和花名的散曲作品,虽然集药名花名的作品不是最早出现于散曲之中,但是明清歌谣时调与散曲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和相互交叉的传播环境,因而说散曲之集药名、花名体对明清歌谣时调产生了影响也是合乎实际情况的。
散曲中的集药名、花名之作并没有大量出现,但是现有的作品读来却令人觉得颇有一点趣味,如明代中期徐文昭所作的〔南商调黄莺儿〕《药名》和陈铎的南北中吕合套《闺情集花名》:〔南商调黄莺儿〕药名
贝母拜南星,热沉檀叩茯神,为桃即惹下相思症。川芎桔梗,没药茵陈,麦门冬望不见茴香信。谩沉吟,为愿杏仁,远志免使泪猪苓。
〔南北中吕合套〕闺情集花名〔粉蝶儿北〕笑眼睁开,一团儿海棠娇态,结春愁豆蔻含胎。瘦伶仃宽掩过合欢罗带,锁梨花暮雨亭台,杜鹃声碧纱窗外。这样的作品都是文人闲情所致,作者运用药物和花卉名称加以巧思结构而成,其特殊的趣味使其成为散曲众多体式中颇为别致的一种。
这种体式对明清歌谣时调也产生了影响,明清歌谣时调中使用流行曲调〔山坡羊〕〔挂枝儿〕〔劈破玉〕〔寄生草〕〔马头调〕等创作的作品中都出现过集药名、花名的作品,可见其在市井百姓间的受欢迎程度。例如《摘锦奇音》中的〔劈破玉〕《药名》:
裁白芷写下离情调,寄槟榔休忘了石羔,当归时直送在红花道。乳香远又远,常山高又高。使君子不来,叫人一片脑。曲中的”白芷””槟榔””石羔””当归””红花””乳香””常山””使君子””脑”( 樟脑) 都是药名。又如《风月锦囊》卷一中有〔新增山坡羊〕《药名》:
想槟榔相思成病,寄杏仁一封书信,因何半夏白芷不见一张影。我为你焚沉香叩茯神,我为你使君子拜南星。指望当归远志,谁知甘草口改变做个黄连意。闪得我好似柴胡也,哎,麦门冬请太医。伤悲,到把三梭针住我的大腹皮。孤凄,哎,三黄汤交奴怎的吃。思知,枳实茴香莫待迟。作品以”槟榔””杏仁””半夏””白芷””沉香””茯苓””使君子””天南星””当归””远志””甘草””黄连””柴胡””麦门冬””枳实””茴香”等中药名称联缀成篇。另外,《霓裳续谱》卷四中有〔寄生草〕《玉美人梳妆罢》:玉美人儿梳妆罢,鬓边斜戴石榴花。移金莲,咯噔噔把楼梯儿下。下楼来,轻轻来到荼蘼架,叫了声秋菊,唤了声春花,你看那荷花池内鸳鸯,他翻飞上下,他翻飞上下。其中的”玉美人””石榴””金莲””荼蘼””秋菊””荷花”都是花卉名称。
这几支曲作的作曲方式与散曲中的集药名、花名体无异,均将药名、花名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了曲文曲意之中。
此外,明清歌谣时调还将这种集合药名、花名以成曲作的方式推广使用,于是我们便可以见到一些与集药名、花名体同类的歌谣时调作品了。在《偶存各调》中有一篇联缀各种叶子名称的歌谣时调:
〔寄生草〕柳叶儿我为你双眉皱柳叶儿我为你双眉皱,藤叶儿我为你缠住心头,竹叶儿我为你空心自守。菜叶得病黄皮瘦,红叶题诗句,荷叶泪珠流: 怎能个茶叶儿团团共一篓! 怎能个茶叶儿团团共一篓!
《白雪遗音》卷四有一支作品则是联缀了各种鸟名:
〔南词〕凤姑愁闷凤姑娘愁闷想鹦哥,懒画眉毛心事多,半载不通鸿雁信,相思堆积在心窝。记得鸾衾曾赴巫山会,比翼交欢恩爱多,鸳鸯枕上山盟誓,白头偕老共欢娱。赠君一对双飞燕,郎将金雀答奴奴。郎啊,闻你终日白鹇街上走,不来必是怕慈乌。我六甲子规身有孕,莺声洪亮柳腰粗。告天子,香一炉,只求早早回归见鹧鸪。免得我,朝朝心乱如麻雀,鹊桥重会渡银河,愁闷顿消磨。显然,这两支作品所集内容虽然不同,但是使用的创作方法却与集药名、花名体完全一样,可见歌谣时调将散曲中连缀药名、花名的作曲方式推而广之,变成了可以连缀自然界许多事物名称的一种方式。
三
在集名体散曲作品中,还有一类作品是对戏曲作品的名称进行连缀,其做法与集调名体、集药名、花名体作品基本相同。元代孙季昌有〔正宫端正好〕《集杂剧名咏情》一套,其首支曲内容如下:
鸳鸯被半床闲,蝴蝶梦孤帏静,常则是哭香囊两泪盈盈。若是这姻缘簿上合该定,有一日双驾车把香肩并。
在这支曲中作者集合了《鸳鸯被》《蝴蝶梦》《哭香囊》《鸳鸯簿》《双驾车》这几种杂剧的剧名。另外,沈璟的〔南仙吕八声甘州〕《集杂剧名翻元人吴昌龄北词》也是同类作品。这种集剧名体作品与前述几种集名体作品一样,都是文人游戏之作,而创作这种既有游戏趣味、又带有一些知识性的作品所使用的方法对于因为游戏娱乐而生的明清歌谣时调自然也产生了一些影响。
在《白雪遗音》卷二中有一则〔马头调〕《戏名》,其曲文中联缀了许多戏曲的名称:庆有余的长生殿,巧缘合卺,加官团圆,郭子仪,七子八婿把笏献。麒麟阁,金瓶戏凤桃花扇。西厢彩楼,金雀钗钏杏花天。水浒三国平妖传,富贵图,十五贯钱也不换。
曲作中的《长生殿》《合卺》《麒麟阁》《桃花扇》《西厢》《彩楼》《金雀》《钗钏》《富贵图》《十五贯》等都是戏曲作品的名称。与之前对其他集名体形式的学习一样,歌谣时调中的集戏名体也出现了它的衍生形式,在《白雪遗音》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集合联缀〔马头调〕作品曲头即首句的作品,由于这种作品往往以首句来命名,所以其集合连缀曲头即是联缀曲作之名。例如,《白雪遗音》卷一中的〔马头调〕《闲唱》:闲来时,闲唱个马头调,( 免得心焦) 。
花前月下,把弦子轻挑,( 调儿弹的高) 。唱一个,望江楼儿灯花爆,( 紧接着高君宝) ,再唱那,哈巴狗儿汪汪叫,( 情人似鲜桃) ,小小尼姑,锦屏春晓,( 明月当空照) 。有心事儿常常梦,桐叶惊风秋来到,( 最喜的这一对鸟) ,饶一个,河里有个鱼儿跳,( 吵得人睡不着) 。
这支曲子中就联缀了《望江楼儿》《灯花爆》__《哈巴狗儿》《情人好比》《锦屏春晓》《有心事儿》《桐叶惊风》等曲名( 头) ,这种形式显然是受了散曲集剧名体的影响。
结语
通过以上分类研究,可以看到,散曲中的集名体在创作方式上对明清歌谣时调造成了不小影响,使得歌谣时调中也出现了许多集调名、药名、花名、剧名的作品。不仅如此,明清歌谣时调还对散曲集名体的创作方式进行了拓展式运用,其结果是在明清歌谣时调中出现了一些集骨牌名、集叶名、鸟名、集歌谣时调曲名的作品。明清歌谣时调学习散曲”集名体”的作曲方式使单篇作品在抒情叙事的同时饶有趣味,在整体上则使得歌谣时调的做法更加多样,所涉及的题材更加多姿多彩,避免了歌谣时调题材内容的单一化。另外,这些集名体歌谣时调所兼具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也使得它们易于受到市井百姓的青睐,有助于明清歌谣时调在民间的传播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