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属高职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必修基本理论课,该课程意在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理念、逻辑思维能力,为之后的课程奠定基础。但是,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涉及较多复杂的概念,使用极其灵活,加之高职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这也为高职教师如何有效教学提出了难题。
?
一、高职C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现状分析
?
( 一) 培养目标定位尚未明确
?
高职教育具有很显著的职业性,其培养学生的目标为面向社会、生产、服务与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技术型人才。由此来看,在高职日常教学中,较之于理论知识,应着重偏向对其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当前教学中,由于高职教师未能明确培养目标,导致忽视了对学生编程思维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
( 二) 实践、理论教学相脱节
?
当前高职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要求为理论与实践课时的设置相对等,但是实际在高职教学中,实践课时的设置仍然不能满足学生对上机的基本需求,无法使其得到应有的实践锻炼。
?
( 三) 不恰当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
在C语言课程教学中, 学生还是长时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即使是上机课,也是教师布置几道编程题,学生统一进行,未能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忽略了对学生上机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忽视了对其程序设计思想的培养,使课程变得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高职C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
( 一) 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
若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便会自动投入其中,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继而在强大学习动机的促使下,激发学习C 语言课程的热情。特别是C 语言虽然作为一门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但其概念抽象,对初步接触的学生来说还是存在一定难度,很容易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
?
基于此,高职教师可以在讲授课程时围绕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展开。首先,可通过游戏环节导入课程,例如向学生展示使用较短C语言源代码编写的游戏,激发其学习兴趣;其次,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相关发展的就业信息,以及编程人员工作后的收入,以这些学生较为关注的事情,使其认识到所学知识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激发其学习热情。
?
( 二) 教学内容的确定
?
C语言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调试程序及阅读程序的能力。基于传统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做出改变,根据高职学生的基础与特点,现将重点放在基本概念的讲解上。例如变量定义、数据类型等等,将一些复杂、有难度且不实用的内容例如条件编译、链表这些删除,精简教学内容。而就基本概念来说,应采用具体案例渗透讲解,使学生便于理解。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调试程序,因为大量的阅读是学习C 语言过程中的关键所在,在阅读的基础上上机调试运行程序,这才是有效的教学内容。
?
( 三) 任务驱动教学
?
首先,教师根据知识点提出学习任务及要求;其次,教给学生实际具体操作,这就要求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自行体会、总结;再次,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时教师应为辅,以学生为主;最后,教师做总结,点悟学生领略到教学重点。基于C语言为一门实践性、创造性较强的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可使学生获得清晰的学习思路、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 四) 产学相结合
?
产业进步,教育先行。高职教学中,学校应积极与企业相连接,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外聘在职员工,对学生涉及实际工作岗位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安排学生多到企业中实践。通过参与企业实践,可将学生获得的有限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不仅能培养其实际工作经验,而且企业也能发掘有潜力的人才。
?
( 五) 强调实践教学
?
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操作,才能使学生真正消化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加深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其程序设计能力。因此,必须要安排好理论与上机课时的比例,衔接好二者内容,保证理论课程结束后能及时上机,确保学生学习效果。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并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辅助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成果更上一层楼。
?
总之,高职院校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面应大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改革新思路,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符的高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