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趣味故事
五年级数学趣味故事
1、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967年8月23日,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苏联中央领导研究后决定:向全国实况转播这次事故。
当电视台的播音员用沉重的语调宣布,宇宙飞船在两小时后将坠毁,观众将目睹宇航员弗拉迪米・科马洛夫殉难的消息后,举国上下顿时被震撼了,人们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电视上,观众们看到了宇航员科马洛夫镇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带微笑叮嘱女儿说:“你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即使是一个小数点的错误,也会导致永远无法弥补的悲壮告别。
2、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3、数学家的“健忘”
我国数学家吴文俊教授六十寿辰那天,仍如往常,黎明即起,整天浸沉在运算和公式中。有人特地选定这一天的晚间登门拜门拜访,寒暄之后,说明来意:“听您夫人说,今天是您六十大寿,特来表示祝贺。”
吴文俊仿佛听了一件新闻,恍然大悟地说:“噢,是吗?我倒忘了。” 来人暗暗吃惊,心想:数学家的脑子里装满了数字,怎么连自己的生日也记不住?
其实,吴文俊对日期的记忆力是很强的。他在将近花甲之年的时候,又先攻了一个难题――“机器证明”。这是为了改变了数学家“一支笔、一张纸、一个脑袋”的劳动方式,运用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数学证明,以便数学家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4、华罗庚的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
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5、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由此可见,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哪些技巧教学论文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技巧,尤其是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提问,能够体现教学的重难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反馈学生学习的信息,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对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 根据对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的调查发现,数学课堂提问主要有以下现象:
方法/步骤
一、提问缺乏层次性,偏向于记忆性的知识。 数学教师在授新课前进行的知识回顾主要以记忆性的知识为主,没有体现出对知识的提升,缺乏深度。在教学中问题的提出有时太难有时简单,没有把握好问题的层次性,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提问直接单一,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 在教学中提问过于简单直接,达不到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比如在进行二次函数y=ax2+bx+c (a、b、c为常数,a≠0)概念的讲解中,教师直接问二次项系数a能不能等于0,学生回答不能,这个问题不能体现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更不能明白为什么二次项系数a不能等于0。
三、提问时机把握不准,提问后未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急于找学生回答问题,由于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够全面,缺乏深度,往往达不到教师的期望。失去了提问意义。
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鼓励。 中学生由于心理特点的原因,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在课堂中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害怕被人嘲笑,尤其是回答错误后被老师批评。而往往教师就批评了学生,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从以上的现象可以看出教师的提问技巧还需要大大提高。为此,我们针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我们认为如果课堂的提问能够体现以下几点,可以很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一、明确课堂提问的目的、层次和方向。明确提问的目的,是课堂提问成败的根本条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目的不同,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比如回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其次要注意课堂提问的层次,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提问的层次性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提问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班级的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提问的方式多样化,给学生创设思维空间。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转变一问一答式,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从而把学生的认识逐步提高。 三、把握关键问题和提问时机。 首先,提问要能体现教材的重难点,有利于攻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课堂教学顺利实施,把握知识模糊点,使学生准确掌握知识所指,对知识进行定位。其次,提问的时机要准,可在学习新概念后,分析问题时,知识应用时提问。 四、提问时多鼓励学生。 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尤其是回答错误时,不要急于批评,要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比如从学生表述的语言,声音,表情等方面给予表扬,鼓励学生,促进问题的及时解决。